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契合于本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人口等背景条件,只有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源于德国,在二战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建立起了福利国家,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一度以其全面的保障范围和较高的保障水平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对西方国家造成了一定冲击,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财务平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加之高福利下“福利依赖”等问题逐渐暴露,福利国家模式逐渐变成了西方国家沉重的负担,伴随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在养老保障领域,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由多元主体共同负担养老的改革方案。为配合经济体制转变、国企改革,以及应对老龄化挑战,我国在1991年开始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探索,希望转为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主体共同分担养老。然而二十余年来,历经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始终未能真正建立,至今仍存在三层次发展不均衡、各层次目标定位不明晰、对补充性养老保险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梳理国内文献,我国学者对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内涵及制度设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针对现有三层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补充性养老保险的发展也纷纷提出了政策建议,但同时要注意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层次之间应协调发展。本文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去分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分析各主体推动改革的内在动力、约束条件及内部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对丰富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内涵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笔者认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内部存在多方主体,各个主体都有推动改革的内在动力,也都受到各自约束条件的制约,这些内在动力和约束条件共同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历次改革之所以收效甚微,就在于始终没能把握改革的痛点,不解决主要问题,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厘清改革的动力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找出阻碍改革的主要问题并加以解决,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城镇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从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研究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主体在各自行为目标下产生的推动改革的内在动力、所受到的约束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分析认为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过高是目前阻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主要问题,只有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才能给政府减压、给企业松绑、激发个人自我保障意识,从而有效推动补充性养老保险的发展。笔者在测算现有制度下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企业盈利能力、个人缴费能力后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在现有政策下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较高,对补充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形成了阻碍;2.企业的社保负担超过了企业社保缴费的适度水平,经济能力制约着企业建立企业年金;3.职工具有一定的缴费能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职工没有充分的保险意识以及保险产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针对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应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给政府减负、给企业松绑、激励个人参加补充性养老保险。政府在降低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同时,也应及时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使其对基本养老保险形成补位。2.对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支持,强化企业年金的内在激励机制。发展企业年金应该分步骤进行,首先应扩面,通过简易年金吸引中小企业,在覆盖面达到一定水平再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3.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鼓励保险公司进行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使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相融合,互动发展,同时在现金给付中融入服务给付,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丰富的需求,同时要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使其在于其他替代品相比较时更有吸引力。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论文的背景、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总结并评述相关文献。第二章——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提供了依据,本章第一节对其缘起、时代背景、理论内涵以及关于养老保险的政策主张做出了介绍;福利混合经济理论强调由多元主体共同供给福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二节对其产生的背景、理论内涵、关于养老保险的政策主张做了介绍。第三节介绍了各国际组织对于多层次养老保险的政策主张,并比较了各主张的异同。第三章——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历程、现状与问题。本章第一节对改革的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主要介绍了改革各阶段的推动力、改革拟解决的问题、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第二节对现有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受益人群、基金规模、待遇水平进行概述;第三节指出了现有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三层次发展不均衡、各层次目标定位不明晰以及对补充性养老保险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第四章——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本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主体的改革源动力、制约条件、及其之间相互作用指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过高是制约多层次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有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才能缓解三方主体各自受到的制约,从而有效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第五章——约束条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个人缴费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三个主要约束条件。本章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存在降低空间;企业年金受困于企业的缴费能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得不到发展不在于职工缺乏缴费能力,而是在于保险产品缺乏吸引力。第六章——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政策建议。结合前文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包括: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同时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形成补位;对企业年金发展提供支持,要先扩面再加力;积极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创新,增加养老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关键词】:多层次 养老保险 动力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1. 导论11-19
- 1.1 论文研究的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1-12
- 1.1.1 论文选题的缘起11
- 1.1.2 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11-12
- 1.1.3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6
- 1.2.1 国外关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12-13
- 1.2.2 国内关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13-16
- 1.3 论文的逻辑思路和主要内容16-17
- 1.3.1 论文的逻辑思路16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16-17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17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17-19
- 2.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19-25
- 2.1 福利经济学19-20
- 2.1.1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内涵19-20
- 2.1.2 福利经济学对于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主张20
- 2.2 福利混合经济理论20-22
- 2.2.1 福利混合经济理论的理论内涵21
- 2.2.2 福利混合经济理论对于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主张21-22
- 2.3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内涵22-25
- 2.3.1 各世界组织对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建议22-24
- 2.3.2 各政策主张的异同24-25
- 3.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现状与问题25-37
- 3.1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历程25-27
- 3.2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27-34
- 3.2.1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现状概况27
- 3.2.2 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27-30
- 3.2.3 第二层次:企业年金30-33
- 3.2.4 第三层次: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33-34
- 3.3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34-37
- 3.3.1 多层次发展不均衡34-35
- 3.3.2 各层次定位不明晰35
- 3.3.3 政策支持缺乏力度35-37
- 4.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37-43
- 4.1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源37-40
- 4.1.1 政府的动力源38-39
- 4.1.2 企业的动力源39-40
- 4.1.3 个人的动力源40
- 4.2 各动力源之间的相互作用40-43
- 5.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主要约束条件分析43-52
- 5.1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43-46
- 5.2 企业盈利能力46-49
- 5.3 个人缴费能力49-50
- 5.4 结论50-52
- 6. 政策建议52-55
- 6.1 降低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52-53
- 6.2 对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53-54
- 6.3 大力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后记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桂花;;浅谈多层次养老保险[J];经营管理者;2013年02期
2 黄申,高阳宗;多层次养老保险的会计问题探讨[J];广西商专学报;1999年03期
3 沈浮;;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期
4 葛蔓;对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科学;1989年05期
5 朱国宝;;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可行性[J];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08期
6 龙辉斯;张光耀;孙同华;;统一的多层次养老保险目标模式探讨[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6年12期
7 刘智;对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1998年11期
8 成欢;林义;;调动市场功能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J];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03期
9 李晚冬;;关于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探讨[J];大众商务;2009年10期
10 钱健;如何构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会计规范[J];财会通讯;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科岩;我市城乡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形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2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 林义;10年决战多层次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3 记者 廖婧;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N];柳州日报;2008年
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 唐霁松;30年积极探索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稳步推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全晓书;我国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应对老龄化[N];中国老年报;2004年
6 记者 李唐宁;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N];经济参考报;2012年
7 记者 钟兰花;新增就业30万 养保参保100万[N];绍兴日报;2006年
8 孙洪娟;铁煤集团牵手太平养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N];科技日报;2007年
9 邓少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N];宁波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崔小明;我市老年人口超百万[N];宁波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丽斐;失地农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陈芸;多层次养老保险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3 周大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蕊;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慧;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结构比例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郭甜;我国城镇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张秋月;借鉴国际经验 建立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2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82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