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车险定价因子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车险定价因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车险行业 指标重要性权值 主成分分析法 定价因子
【摘要】:文章针对车险行业的经营现状,在可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确定12个影响行车安全的风险因子,分为车辆性能状态和驾驶员驾驶行为习惯2大类。对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指标重要性权值的主成分分析法。运用此方法对风险因子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获得4个主成分,以此作为车险行业的定价因子,为车险行业提供差异化的保费计算方法。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关键词】: 车险行业 指标重要性权值 主成分分析法 定价因子
【基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工信部财函[2011]506号)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2012DFB10060)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KJ2011A2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12JDGC007)
【分类号】:F842.634;F224
【正文快照】: 车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根据文献[1],2012年我国车险行业的保费收入为4 005亿人民币。目前我国的车险计算基本以车辆价格、吨位、座位数等自然属性和驾驶人的年龄、性别等信息作为计算保费的依据,缺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世东;;我国汽车保险理赔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平凡;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辉;;机动车商业险承保与理赔环节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2 李新光;;福建省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环境、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柏正杰;;《农业保险条例》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4期
4 王军;;保险业经营理念变革与政策调整——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于凌云;张凯伦;;消费者寿险购买意愿相关因素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3年02期
6 陈进宏;陈昌华;;广东省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7 周建成;;我国保险保障功能之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宋子璇;白雷;周小焕;滕达;;山区高速公路道路主观安全性评价指标的选取[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4年02期
9 彭虎;张雨;张进秋;彭志召;刘义乐;;驾驶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08期
10 夏国恩;王东蛟;马璐;;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广西物流需求预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健;;浅析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A];黑龙江保险学会2008年度优秀论文[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鹏飞;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驾驶行为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2 曲震霆;寿险资金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宇宁;我国财产保险综合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大龙;中国商业保险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陈慧勤;交叉路口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撞预警系统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毛程远;路面破损对车辆行驶模式及交通流运行特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吴初娜;城市交通环境中驾驶人应激响应特性及最优避险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咸化彩;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漆巍巍;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下驾驶人生理及换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张宁;含裂纹或电极电致伸缩材料断裂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国成;驾驶疲劳建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欧娜;基于战略视角的保险业员工信用管理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汤红光;中国人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吴初娜;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吴桂娥;基于SCP范式的宁波保险产业组织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李冬玉;我国非寿险业信用危机预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徐蕊;基于三阶段DEA方法我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马晶晶;基于隐马尔可夫理论的驾驶意图辨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鱼燕;中国再保险供给市场结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吴锐;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勇,焦昆,陈铭,杨渝书,王成焘;汽车驾驶员模拟精神负荷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2 张智勇,荣建,任福田;跟车模型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3 赵又群,管欣,郭孔辉;开发型驾驶模拟器[J];公路交通科技;1995年03期
4 曹红欣;;论汽车保险欺诈及防范[J];管理观察;2008年22期
5 尹念东;汽车驾驶模拟器研究现状与技术关键[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陈荣;曾勇平;;中国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的问题探讨[J];金融经济;2007年24期
7 杨渝书,姚振强,李增勇,焦昆;心电图时频域指标在驾驶疲劳评价中的有效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5期
8 罗江凡;保鲁昆;;驾驶行为研究中的车辆信息采集方法[J];交通标准化;2007年09期
9 张殿业,金键,杨京帅;老年人驾驶反应行为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锴;高嵩;吴超仲;;多通道汽车驾驶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键;驾驶疲劳机理及馈选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陈涛;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袁伟;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郭应时;交通环境及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眼动和工作负荷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金盛;考虑视觉注意特性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毛U,
本文编号:835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83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