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距研究——基于东中西部8个新农保试点县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23:40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距研究——基于东中西部8个新农保试点县的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地区差距 待遇水平 投入产出比


【摘要】:本文选取东中西部8个新农保试点县,从基本政策、待遇水平、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做出比较,发现新农保试点地区在缴费档次、基础养老金水平、地方政府补贴标准、对特殊人员的照顾、待遇水平、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合理分配财政资源,加大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适时调整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科学制定新农保缴费标准和参保方式;加大对特殊群体的补贴力度;注重发挥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的补充作用;以此力求缩小新农保地区差距、增强公平性。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地区差距 待遇水平 投入产出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评估研究”(11CSH067)
【分类号】:F842.6;F323.89;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开始试点。政策实施4年来,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7月1日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工作全面启动,新农保提前8年实现了制度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惠元;王翠琴;;“新农保”财政补助政策地区公平性研究——基于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0年07期

2 薛惠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碧丹;施伟平;;新农保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2 李琼;姚文龙;;公共财政支持西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续性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3 何晖;周素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县级财政补贴风险识别——以湖北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海龙;尹海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能力测度及引申[J];经济与管理;2012年05期

5 姜婷;方忱;;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问题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01期

6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年02期

7 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尚进云;薛兴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11年02期

9 亢亚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评析——基于基金筹集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08期

10 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能力——基于长期动态视角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何晖;;新农保地方财政补贴风险识别与评估——基于湖北省13个地区的考察[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苑梅;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冯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晶晶;促进新农保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高增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路径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施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婉婷;贵州民族地区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5 张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霍锋超;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效应评估[D];河南大学;2012年

7 刘远;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8 陈思宇;公平视角下的“新农保”制度评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黄碧丹;农户新农保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赵珂巍;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大松;薛惠元;;新农保财政补助数额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8年的数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晓宁;包明华;;地区差距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一个结构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2 林媛;;甘肃省县域地区差距实证研究[J];社科纵横;2006年11期

3 刘凤伟;;财政转移支付与缩小地区差距[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4 徐奇渊;李婧;刘力臻;;人民币汇率与地区差距——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J];统计研究;2007年08期

5 张晓旭;;中国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及政策含义[J];求索;2007年12期

6 王青云;国家区域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1996年04期

7 秦磊;论地区差距的成因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杨竹莘;聂彩云;;中国地区差距的测度与演变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康铁军;邓小娟;;我国制度变迁的地区非均衡性与地区差距变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7期

10 李胜会;;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的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案例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锐;王俭;;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冯振环;;分形: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特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文;;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差距与转换增长方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朴寅星;;韩国区域均衡开发经验、迁都论争及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启示[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程跃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许建国;李好好;吴静;;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慧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取向[N];辽宁日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锋;7大行业投入产出比 国企“领衔”[N];首都建设报;2011年

3 蔡敏 、马姝瑞;王梦奎:经济几何重心开始北移[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记者  李圆 实习生 张云;我国地区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5 专栏记者:张翼  本期策划:刘志达 王保纯;区域统筹:破解地区差距扩大难题[N];光明日报;2004年

6 杨敬;从经济领域之外看缩小地区差距[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董小恒;应设定缩小地区差距核心指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徐旭忠;重庆招商供土地要算投入产出比[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清华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胡鞍钢;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王谦;在网上开家手机店[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2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唐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许召元;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7年

5 姚林如;产业资本形成与劳动力转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冯俊新;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城市化、经济聚集和地区差距[D];清华大学;2009年

8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孙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及其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刘修岩;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明;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卓建;我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3 王国辉;辽宁省地区差距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4 赵司嘉;北京市十六区县地区差距的多元统计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李艳春;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地区差距的成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振宇;中国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协调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姜仁华;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的地区间差距[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霞;关于地区经济差距与国民经济增长变动规律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王琼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亚书;我国地区差距的测算[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8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878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