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吉林省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3:42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农合 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逆向选择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反思,系统的分析了吉林省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效果,得出新农合制度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数据分析表明农民的医药负担依然很沉重,参合农民的受益度提高并不明显,从而引起思考,新农合的筹资标准逐年提高为何农民医药经济负担并未减轻。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筹资增长机制不稳定、筹资成本高、补偿机制测算不合理等制度性因素;健康人群自愿参合意识淡薄、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不规范等主体性因素;人口老龄化、城乡一体化等外部性因素。针对吉林省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在阅读大量文献,参照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寻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具体有以下几点: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创新筹资收缴方式,扩宽筹资渠道;科学设置住院起付线,均衡参合农民风险化解机会;加快立法进程,规避健康人群参合的“逆向选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继续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增加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及办公经费,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资金,缓解基金压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合 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9;F842.68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1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研究背景8-9
  • 2.研究意义9
  • (二)研究内容9
  • (三)研究方法与文本创新9-11
  • 1.研究方法9-10
  • 2.本文创新10-11
  • 一、基本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11-16
  • (一)基本理论11-12
  • 1.可持续发展理论11
  • 2.逆向选择理论11-12
  • 3.福利经济理论12
  • (二)相关文献综述研究12-16
  • 1.国内文献综述12-14
  • 2.国外文献综述14-16
  • 二、吉林省新农合制度发展概况16-26
  • (一)吉林省新农合发展背景16-18
  •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与兴起16-17
  • 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17
  • 3.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给予我们的启示17-18
  • (二)吉林省新农合发展现状18-22
  • 1.新农合制度的提出18
  • 2.试点工作有序开展18-19
  • 3.建立组织管理体制19
  • 4.建立长效筹资机制19-20
  • 5.建立基金管理的监督机制20-21
  • 6.建立适宜的补偿机制21
  • 7.建立医疗机构监管机制21-22
  • (三)新农合制度运行效果评价22-26
  • 1.参合农民受益情况分析22-23
  • 2.参合农民住院就医流向及医疗消费支出情况分析23-26
  • 三、吉林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6-32
  • (一)筹资机制不健全影响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26-27
  • 1.缺少与参合农民收入水平相关联的筹资增长机制26-27
  • 2.筹资方式不合理造成筹资运行成本高27
  • (二)补偿机制测算不合理影响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27-28
  • 1.取消住院起付线将消耗不必要的医疗支出27
  • 2.风险化解机会失衡造成基金逆向转移27-28
  • (三)健康人群参合意识淡薄影响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28
  • (四)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影响新农合的基金安全28-29
  • (五)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短缺及办公经费不足影响新农合工作质量29
  • (六)人口老龄化影响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29-30
  • (七)城乡一体化建设迟缓影响新农合参合人群30-32
  • 四、吉林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32-38
  • (一)逐步完善新农合筹资机制确保新农合制度长效发展32
  • 1.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32
  • 2.创新筹资收缴方式扩宽筹资渠道32
  • (二)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均衡新农合制度风险化解机会32-33
  • 1.科学设置住院起付线32-33
  • 2.均衡参合农民风险化解机会33
  • (三)加快新农合立法进程规避参合人群“逆向选择”33-34
  • (四)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影响新农合的基金安全34-35
  • 1.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34-35
  • 2.继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35
  • (五)加强经办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新农合工作保质保量完成35-36
  • (六)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资金缓解新农合基金压力36
  • (七)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琼;李亚南;;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现状、困境及出路——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2 张欢;;中国社会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3 邓双兵;胡新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以长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4 刘中正;张秀敏;王昕晔;赵璐;李晶华;沈文生;王国强;;2003—2012年吉林省新农合住院患者就诊及费用流向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5 盛红旗;郭晓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探索[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6 萧庆伦,汪宏,王禄生,高建民,张里程,薛秦香;中国农村互助医疗[J];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07期

7 张朝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08期

8 毛正中,蒋家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征及目前面临的挑战[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01期

9 周海沙,李卫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05期

10 柴志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少群;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裘梦露;基于损失分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与受益水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盈利;遵化市新农合参合农民受益状况分析[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3 周帅;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7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917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