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效应——基于实质公平的养老改革
本文关键词: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效应——基于实质公平的养老改革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公平决策模型,对养老保险体系在形式公平和运行效率之间的替代效应及实质公平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1978—2012年间的数据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考虑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替代效应要大于不考虑的情形,当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时,实施差异化的缴费政策有利于提高个人维度上的实质公平性。替代效应还与人口结构有关,当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时,降低统筹比率有利于提高制度维度上的实质公平性。经验检验显示,基金制和统账结合制的实质公平性在个人维度上的变化趋势要优于在制度维度上的变化趋势。而现收现付制在个人维度和制度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养老改革必须权衡实质公平性在个人维度和制度维度上的此消彼长,只有当提高统筹比率所带来的实质公平性在制度维度上的增加值大于在个人维度上的减少值时才是可取的。同样,只有当降低统筹比率所带来的实质公平性在个人维度上的增加值大于在制度维度上的减少值时才是可取的。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公平 效率 替代效应 养老改革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3AZD061)的资助
【分类号】:F842.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养老保险体系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是老年人获得退休保障的根本途径。而再分配功能却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作出取舍。在民众心目中,养老保险体系的分配公平性比运行效率更为重要。公平的收入分配是对一个合理制度提出的起码要求(阿马蒂亚?森,2006),分配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2 邵宜航;刘雅南;张琦;;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3 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4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5 郑伟,孙祁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J];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6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7 何立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8 刘勇政;冯海波;;腐败、公共支出效率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9 封进;宋铮;;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J];南方经济;2006年11期
10 封进;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和协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刘斌;;新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于兰华;;我国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3 韩雪莲;;养老金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李晋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隐性债务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徐梅;;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布不平等的实证分析——基于对社会养老保险影响的考虑[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6 龙梦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保险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J];保险研究;2007年08期
7 彭浩然;罗向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探索[J];保险研究;2009年11期
8 彭浩然;呙玉红;周坚;;改革前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公平性研究[J];保险研究;2010年05期
9 刘苓玲;李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10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兴民;庚丽娜;李桐;;深圳改革三十年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艾伦条件”的验证[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2 刘子兰;;养老金计划私有化问题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3 李亚敏;王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的选择[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4 李亚敏;王浩;;养老基金投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5 李亚敏;王浩;;城市化、人口转型与社会养老保险[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6 田永坡;和川;于月芳;;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刘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子兰;;养老金计划私有化问题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乃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章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负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成秀;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精算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董正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玉林;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丽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制成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孟庆玮;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园丽;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有企业缴费负担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绥;做实个人账户是积极选择[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3期
2 陈工,谢贞发;解决养老保险转轨成本实现个人账户“实账”运行[J];当代财经;2002年10期
3 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4 柏杰;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和帕累托有效性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0年01期
5 郑伟;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的经济福利比较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6 高建伟;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经济数学;2004年02期
7 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8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志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加强;陈晓红;;合作研发的替代效应和效率效应分析[J];求索;2007年10期
2 娄伟,王富旺,李海清;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互补、替代效应及其政策意义[J];经济师;1998年01期
3 李竟成;赵守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替代效应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过程的模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5 曹廷求;钱先航;;中小银行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的替代效应[J];金融论坛;2007年10期
6 阮荣平;郑风田;;中国农村“文明的冲突”[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7 刘环政;蒋勇;;低碳视角下信息资源对农业投入的替代效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6期
8 崔到陵;许成安;;收入导向型商品、价格导向型商品和文化消费——由“大、小蛋糕现象”切入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9 ;小麦市场将稳中走强[J];农家致富;2010年15期
10 张耀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替代效应与公司价值[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荣平;郑风田;;中国农村“文明的冲突”[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2 王烨;盛明泉;;国资控股、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与在职消费替代效应[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天鼎 秦洪;透视“替代效应”下的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小白;股市与艺市替代效应存在吗[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雨木;股市与艺市:替代效应存在吗?[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记者 王春华;物价上涨演绎“替代效应”[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林凡;小尺寸平板遭遇大屏手机 软硬件趋同替代效应凸显[N];通信信息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段健蓉 通讯员 甘德健;健全的社会保障才是公民的“永久型消费券”[N];湖南经济报;2009年
7 东方汇金 汪宇飞;饲用替代效应提振[N];期货日报;2013年
8 石智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村家庭禀赋对社会保障的替代效应[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观点 马健;券市行情与艺市行情存在替代效应吗?[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刘丽波;股市低迷对消费挤占、替代效应不容忽视[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颖;资本充足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杜荣炜;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替代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3 刘桂林;风险资产选择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娇;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与在职消费的替代效应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0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96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