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河北省 现代服务业 产业关联度 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
【摘要】:产业关联是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规律的重要分析指标,认清不同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对地方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计算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6个产业间的相关及偏相关系数,对河北省现代服务业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分析,选择确定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型产业。数据结果发现: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各产业间经济互动性较强,金融业处于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批发与零售业经济作用最为薄弱,从而论证相关分析在产业关联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为河北省产业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河北省 现代服务业 产业关联度 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区域经济联合基金项目“河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活动关联研究”(201305010)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智慧城市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研究”(201301042)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留金发[2012]3050) 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京津冀一体化中智慧秦港盈利模式研究”(201407260)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1研究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不断加深,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2012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中指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以及被改造和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闫星宇;张月友;;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2 戴斌,束菊萍;旅游产业关联:分析框架与北京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月友;杨林军;刘昊;谭洪波;;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10期
4 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年03期
5 任木荣;苏国强;何晓春;;房地产业与三次产业的灰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2期
6 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年06期
7 李敏;张圣忠;;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1期
8 杨德;毛健;;改进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J];统计研究;2007年12期
9 严丽坤;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在相关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家宇;魏国胜;周恒;朱杰;许自成;毕庆文;黎根;;湖北咸丰烟区不同海拔生态因素和烟叶化学成分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2 李炳华;朱霁平;小出治;彭晨;;城市火灾风险表征量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多元相关性分析——以日本2005年统计数据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3 赵晓和;;大力发展安徽现代服务业的意义与建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陈丽珍;赵美玲;肖明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5 赵锋;郭爱煌;;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无线自组网性能评估指标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6 张月友;刘志彪;;替代弹性、劳动力流动与我国服务业“天花板效应”——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7 唐勇;刘云亚;;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年S2期
8 宋咏梅;孙根年;;我国城市主题公园建设的几个问题[J];城市问题;2006年09期
9 姚俊;;半偏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京梁;;我国税务代理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财政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慧娥;马源;刘志超;;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邓晓馨;;沈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亚平;刘思峰;;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江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姜蕾;高云莉;;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灰色关联比较分析[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安卓玲;组合式离子化方式的RRLC-MS/MS分析方法及其肺癌的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4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6 荣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金准;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华伟;黄瓜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耐热材料的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魏巍;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张现国;中国城市供水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划分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5 郑晓霞;职业胜任力与职业成功、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高振;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综合指标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7 商禹;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晓瑾;吉林省旅游业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婷;日光温室室内空气温度的决策与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杨贵凌;陕西省产业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宏波;;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比较[J];财贸经济;2007年07期
2 梁东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问题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3 姜颖;;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石磊;刘霞;;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我国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石志华;“九五”经济发展,谁主沉浮?——把住宅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房地产;1997年01期
6 顾云昌;住宅产业与经济增长[J];中国房地产;1998年08期
7 李启明;论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中国房地产;2002年06期
8 王后虎;就业弹性与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2年07期
9 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10 原毅军,孙晓华,柏丹;我国软件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的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元元;陕西纺织工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弘;孙芸;刘宪杰;;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的科技奥运带动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2 唐松;李镔;;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波及的分析[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3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与浙江的比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吴开亚,陈晓剑;基于二元关系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5 胡华杰;;中国产业关联效果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郭玉冰,薛耀文;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定位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吕政;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8 张红;付秀彬;;刍议产业关联视角下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策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9 陈秀川;;我国服务业产业关联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10 崔峰;包娟;;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李国平;王春杨;袁薇薇;马小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匹配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国平;;产业升级的核心:拓展企业主体行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黄选高;;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钟明;张晓彤;危海霞;;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N];四川日报;2008年
2 省委政策研究室 史春梅;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1年
3 陈奇;提升特色产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勇;三化”能否成为垦区二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壮大上海产业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强化基础建设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N];广元日报;2008年
7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推动文化产业新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平;江苏840亿政府资金催化14大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10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2 韩颖;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3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强;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焦少飞;产业技术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韵;我国汽车产业关联特性及带动效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薇;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转移承接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红;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洁;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机制与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崔晓蕊;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产业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源;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盛建楠;北京市软件产业集聚与扩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崔佳;产业集聚视角下的乡镇产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吴建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周雪;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6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01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