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于我国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5 23:01

  本文关键词: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于我国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 区际一体化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摘要】:基于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就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相较于区际一体化,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且这一促进作用目前只在东部地区有所显现。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区域市场的整合;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际一体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总体上呈现出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区际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地区间分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2111) 国家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20120092110060) 江苏教育厅人文哲学科学重点项目(2013ZDXM006)
【分类号】:F719;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依靠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具有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点,与其他部门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在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林;;分工、经济服务化与区域轮动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4 陈健;史修松;;产业关联、行业异质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5 毛其淋;;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J];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6 江静;刘志彪;;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7 杨玉英;;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8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9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10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世界经济;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跃刚;吴艳;;都市圈产业组织形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王宏顺;贾少萌;;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王福君;安甜甜;;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郭静;;安徽博望、高沟两地产业集群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5 孙金钜;;“小产业,大集聚”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基于江苏盐城市盐都区的调研[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6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7 于正东;;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8 李苏格;;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农业;2011年03期

9 毛军;;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毛军;;人力资本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南;;基于集体行动机制的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构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唐红涛;;1985-2006年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信息服务比较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章林;曹明福;;天津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9 卜小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途径与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建喜;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琰;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韩十甲;信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3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5 文娟;孙楚仁;;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计量检验[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6 张萃;赵伟;;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J];当代财经;2009年02期

7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8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9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10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铮;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松岭;;中部地区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6期

2 刘玉;孙文远;任志成;;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0年05期

3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4 王慧;;山东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瑞琴;;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福利和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6 胡昭玲;赵媛;;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7 胡乃武;杜琼;;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特征及趋势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孙文远;臧新;任志成;;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9 李丽晖;;我国产品内国际分工决定因素实证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10 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平;中国中间产品贸易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子娟;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兰州商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227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227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