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嵌入关系及协同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12-12 01:21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嵌入关系及协同路径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嵌入关系 协同路径选择


【摘要】:对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进行介绍,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嵌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空间维度及产业价值链维度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2013年度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特别委托项目“京津冀都市圈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研究”(13JDJGD004)
【分类号】:F719;F427
【正文快照】: 京津冀都市圈是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2012年其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1.04%。由于都市圈内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位,天津市的经济、科技和地缘优势,河北省的资源、能源基础使该经济体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强调重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2 孙久文;;北京参与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主要途径探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邓丽殊;;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J];经济管理;2006年23期

4 杨春立;于明;;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价值链变化的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1期

5 刘鹏;刘宇翔;;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7期

6 周鹏;余珊萍;胡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5期

7 黄莉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玲;赵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的纠偏与完善[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9期

2 齐二石;石学刚;李晓梅;;现代制造服务业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3 杨锐;张洁;芮明杰;;基于主体属性差异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及双重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4 吴义爽;徐梦周;;制造企业“服务平台”战略、跨层面协同与产业间互动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5 蒋希;李锦飞;;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1期

6 高密密;王淑梅;;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分析及发展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2年07期

7 樊秀峰;韩亚峰;;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5期

8 陈湛匀;;跨国公司对服务型制造价值形成研究之我见[J];管理世界;2010年11期

9 程东全;顾锋;耿勇;;服务型制造中的价值链体系构造及运行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2期

10 武晓青;杨明顺;高新勤;巴黎;;服务型制造模式与运行框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中越;周孝;;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2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刘炳春;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石学刚;基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的我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谷德斌;国防科技工业资源配置模式下主导性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体斌;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成丹;东亚生产性服务与分工及贸易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董晶晶;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鹏娟;我国汽车业与金融业互动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沁夫;连续服务在解决商品二重性矛盾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肖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杜博;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严兰丽;重庆市服务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云;伍业锋;;北京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分析和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年09期

4 陈洁;陆锋;;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区位与交通可达性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5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6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7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8 朱有为,张向阳;价值链模块化、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9期

9 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10 郑吉昌,夏晴;基于互动的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健 ,都兴恩;制造业信息化是构造“数字青岛”的基础工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年02期

2 程竹生;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12期

3 王玉刚,赵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J];科学与管理;2004年03期

4 胡楠;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二)[J];中国招标;2004年25期

5 刘瑞,周达;奥运会对北京制造业的影响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6 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7 李承玲,高健,程晓蕾;浅析江苏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5期

8 汤永林;阎立;冯俊文;;江苏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统计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5期

9 李廉水;郑伟;;海峡两岸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分析[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10 南方;;“十一五”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任——创自主品牌[J];机电新产品导报(数控机床市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2 林刚;青岛入围“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N];青岛日报;2006年

3 戴吉坤;首届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活动盛大启动[N];陕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磊;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振兴装备制造业[N];贵州日报;2008年

5 高端制造业课题组;关于长春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N];协商新报;2008年

6 鞍山市科技信息局 张生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N];鞍山日报 ;2009年

7 记者 陈茗佳;我市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期”[N];兰州日报;2009年

8 周泓洋;产业转移加速制造业升级[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解佳涛;创新引领我国装备制造业跃迁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阮继清;加快发展武汉制造业[N];湖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祥友;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蒋雪;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杨秀骞;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吴f^;技术演化论视域下装备制造业“装”与“备”关系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吴雪;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侯莹;生产性服务业FDI促进制造业增长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7 王宇;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庆雪;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魏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0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280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