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4:11

  本文关键词: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意产业集群 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演化博弈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创意产业集群逐步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自身需要的一切知识资源,创意企业要进行知识创新就不仅要依靠自身已占有的知识资源,还要通过学习从外部获取的知识资源,这就需要利用知识共享。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有力地促进知识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国家也一直倡导增强科技创新力,防范孤岛效应,促进协同创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可以说,谁能利用好知识共享效应,谁就能提升集群竞争力。 然而我国的一些创意产业园区只是地理上的临近,相互之间合作交流不足,我国部分创意产业集群面临着知识共享不足的问题。只有搞清楚了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发生机制,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解决知识共享不足的问题,从而加速产业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属性、知识势差、供给主体的溢出意愿、需求主体的吸收转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创意知识的杠杆效应及共享成本等。本文采用演化博弈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对称企业和非对称企业的两个角度分别建立博弈模型,运用针对大群体复杂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来探讨知识共享的演化路径,并得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最终本文结论如下: (1)知识共享的演化稳定状态具有多样性,即不论是对称企业,还是非对称企业,集群间企业可能选择知识共享,也可能不选择知识共享。与杠杆系数ρ,吸收转化系数r,协同创新系数δ,共享成本系数l,激励系数λ相关。 对于非对称企业来讲,企业选择可能选择共享知识,也可能选择不共享知识。与企业i的杠杆系数ρi,企业i吸收转化系数ri,企业i的协同创新系数δij,企业i的共享成本系数li,企业i的知识水平ai(i=1,2),企业i的溢出系数βi(i=1,2)相关,其中i=1,2。 (2)针对不同的演化路径分析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具体如下: 创意阶层的吸收转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杠杆效应、激励措施与实现知识共享的机率正相关;共享成本与实现知识共享的机率负相关。特别地,对于非对称企业来讲,存在一个最优的知识溢出势差,此时,集群间企业实现知识共享的机率最大。 最后,本文借助798创意产业集群和中关村软件园两个创意产业集群案例,验证了前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创意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吸收转化能力;引进有相关度的企业,维持集群企业间可溢出的知识势差比;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协同创新力;实行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动创意产业化进程,提高知识的杠杆效应;发挥相关集群服务机构的管理、协调和引导作用,引入激励和惩罚措施、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共享平台: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风险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白玉;孙启明;;创意企业组织生态关系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3 廖双红;肖雁飞;;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空间复杂系统演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4 宋泓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5 李];潘瑾;;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08年02期

6 张振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余晓泓;;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组织环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年04期

8 张梅青;万陶;;基于复杂性的创意产业集群组织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9 毛磊;;演化博弈视角下创意产业集群企业创新竞合机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8期

10 田媛;高长春;;创意产业集群运营模式国际比较分析——以上海和伦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白玉;创意产业园区组织生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2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302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