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就业特征与趋势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就业特征与趋势研究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新常态 服务业就业 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潜力 存量劳动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就业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成为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服务业的就业容量、吸纳就业的能力又如何?在与国外主要国家的服务业就业特征比较分析后,研究表明:一是虽然中国服务业早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就业弹性系数高于制造业,但是近几年服务业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且远低于发达国家;二是鉴于国际经验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仍然很大,是新增劳动就业和吸纳存量劳动力的主力军;三是简单趋势法预测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可达45.55%,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远大于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cale of employment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on the ris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o undertak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China service industry employment capacity,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 and how? That research 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jor foreign countries service industry, although Chinese: one is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employment, the employment elasticity is higher tha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service industry employment elasticity coefficient decreased, and far lower tha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wo is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China service industry, Chinese service industry to absorb employment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is the main force of new employment and absorb the stock of labor; the three is the prediction method simple trend data show that by 2020, Chinese service industry employment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ment in the whole society can reach 45.55%, the service industry added jobs It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new jobs in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扩大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与战略研究”(14ZDA084)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15CJYCX03)
【分类号】:F719;F249.2
【正文快照】: “创新驱动”和“稳增长、保就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要实现这样的重大使命,服务业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均占据着主要位置,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都超过了70%。中国服务业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蔡f ,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周申;廖伟兵;;服务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3 姚战琪,夏杰长;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1期
4 朱轶;熊思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韩燕;胡强;;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人口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研究[J];西北人口;2012年03期
6 邓于君;;中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兼析服务业分支行业部门就业吸呐能力与潜力[J];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洋;余妙志;;工业深化、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家树;齐昕;;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媛媛;刘振栋;唐志丹;;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就业数量的影响[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赵利;王振兴;;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刘渝琳;唐秀华;;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障碍的成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蒲艳萍;陈娟;;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何德旭;姚战琪;;Modern services and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J];China Economist;2008年06期
9 温逊尧;;制造业资本深化的就业效应——以广东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10 夏晖;;双重市场分割、资本深化与劳动深化——对中国经济高增长伴随高失业现象的解释[J];财经论丛;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杨利峰;;汇率变动对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5 蓝宝江;李军;;产出增长、资本积累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基于东部与中西部1998-2002年省际工业数据的测算[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7 袁富华;李义学;;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和就业调整——基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8 钟仁耀;;科技进步对上海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产业分类为视角[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丘国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义军;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就业的协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廉国恩;FDI对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郑皓;投资与就业的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贾赛桃;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珠三角地区的外贸易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陈秀智;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刁显强;天津市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铭;上海市服务业FDI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李晓婉;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就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刘春梅;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就业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鞍钢 ,孟健军 ,程永宏 ,杨韵新;入世后我国的劳动就业[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02期
2 蒲艳萍;陈娟;;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4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5 郑吉昌;何万里;夏晴;;论现代服务业的隐性就业增长机制[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6 何德旭;姚战琪;程蛟;;中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7 陈凯;;服务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相关关系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7期
8 李通屏;郭熙保;;人口控制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冯泰文;孙林岩;何哲;;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弹性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10 薛伟贤;董维维;;我国外贸依存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芳;;新疆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付强;;甘肃省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12期
3 李迎君;;服务业就业对我国总就业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11年04期
4 潘思思;蒋敏敏;;汇率变动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1年08期
5 李静;刘英基;;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殷阿娜;;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7 白晔;;浅析服务业就业效应的研究综述——基于理论方法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年32期
8 ;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年09期
9 ;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主要渠道[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年11期
10 徐松峦,甄大春,刘元海,王洪;吉林省服务业就业潜力测算[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庆斌;;群众性创业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群;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力还不强[N];解放日报;2012年
2 董明月;强力撬动我国服务业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吴刚 记者 刘银昌;淮南市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N];淮南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丁泉燕;我州服务业就业空间较大[N];博尔塔拉报;2009年
5 朱磊;这个指标很重要[N];经济日报;2013年
6 黄继汇;美金融服务业就业状况不佳[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杜海涛;培育更多的“拉面经济”[N];人民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汪璐 记者 洪光豫;前3季度我市服务业就业容量扩大[N];杭州日报;2009年
9 符悦 记者 张_g希;到2020年成都建成国家区域性服务业核心城市[N];四川日报;2014年
10 翁灵娜 周燕 冯利军;我市前三季度服务业稳步发展[N];湘潭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啸吟;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实证与理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朋;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珊娜;北京市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吴静茹;广西服务业就业创造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乔丽娜;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吕冰茹;城市化背景下服务业就业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6 朱磊;云南省服务业就业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肖祥辉;西安市服务业就业容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诗昊;上海城市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就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9 付强;甘肃省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就业影响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10 辛红;广东省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6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40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