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全球视角下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22个国家1960-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6 09:18

  本文关键词:全球视角下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22个国家1960-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视角 服务业 城市化 互动关系


【摘要】:为了探寻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互动关系,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收集整理了22个国家1960-2013年的相关数据,首先进行系统聚类,将样本国家分为三个梯队,中国被归为第三梯队;再针对各个梯队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第一梯队处于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较高的阶段,第二梯队次之,而第三梯队属于典型的国土和人口大国,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均较低。随后,本文对各梯队分别建立以城市化和服务业为因变量的面板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从初期到高度发达过程中,其相互促进作用呈现由强到弱的趋势,且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之服务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要大;当达到潜在最大城市化率后,其正相关关系会转为负相关。基于研究结果,本文针对中国目前、近期以及将来的服务业和城市化发展路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现阶段应以发展新型城市化为突破口,带动服务业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业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当中国的服务业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应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升级的重要引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知识溢出效益和技术溢出效应;当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达到高度发达时,应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形成以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节点的多中心的网路型城市群,对城市空间规划进行优化,实现精明增长。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collates relevant data from 1960-2013 in 22 countries. Firstly, the sample countri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echelons, and China is classified as the third echelon.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each echelon, it is found that the first echelon is in the stage of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the urbanization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is higher, and the second echelon takes the second place. But the third echelon belongs to the typical land and population big country,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limite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are low. In this paper, panel regression is established for each echelon with urbaniz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as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the initial stage to the highly developed process. The mutual promoting effect of urbanization is from strong to weak, and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ervice industry. When the potential maximum urbanization rate, it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ll turn negativ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rec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aths and patterns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hina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s a breakthrough at the present stag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thus forming a virtuous circle in which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promote each other. When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level further improve,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engine to realize the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pgrade the spatial layout. Improving knowledge spillover benefit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When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reach a high degree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adiation role of the central city and form a multi-center network urban agglomeration with industries, especially high-end manufacturing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ies as the nodes. Optimiz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to achieve smart growth.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编号:14AJL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编号:14JJD79004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能源生产率的影响”(编号:13YJC79017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要素配置效率视角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编号:2014M550848)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湖南新型城镇化”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分类号】:F719;F299.1
【正文快照】: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工业是城市化的基本力量,服务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后续动力,工业和服务业先后对城市化发展起着不同的促进作用。根据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分为制造业为主型的城市、服务业为主型的城市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综合型的城市。目前,中国工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健;蒋敏;;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产业关联机制下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2 李浩;;“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3年01期

3 曾国平;吴明娥;;服务业的集聚与城市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城市问题;2013年12期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陈昌兵;张平;刘霞辉;张自然;;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5 李程骅;;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中国路径”[J];经济学动态;2012年04期

6 王向;;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来自上海的经验(1949-2010)[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7 李逢春;李程骅;;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践、验证及路径[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12期

8 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共生演化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关系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03期

9 王为东;陈丽珍;陈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优智;侯海青;;城镇化水平与农民增收:基于陕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2 李伟军;洪功翔;骆永民;;城市化对非农产业的溢出效应——基于面板VAR模型[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3 陈可嘉;臧永生;;福建省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4 周笑非;冯云廷;;城市化扩大内需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需求能力培育观点[J];城市;2012年01期

5 黄向梅;夏海勇;;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6 刘爱梅;杨德才;;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7 郭成亮;;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城市化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2年10期

8 彭恒文;杜运苏;;城市化影响金融业竞争力了吗?——一个理论模型及来自江苏省的证据[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9 洪名勇;;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刘丽秋;王小华;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启平;;低碳农业职业需求对农村就业的影响分析[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俊;李佐军;;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3 赵玲玲;高超平;;广东“双转移”开创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局面[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子敏;范从来;;城市化与能源消耗间关系的实证研究[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琼;经济结构调整与最低工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苟安经;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阳;基于生活成本调整的真实产出和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适宜规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曾荻;我国民用建筑运行能耗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敏;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中国城镇化道路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吴建军;基于产业发展的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4 戚诚伟;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刘艳菊;唐山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赵丽娟;安徽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张国华;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城市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伍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吕研;中国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向X;民族地区可持续城镇化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晴;;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效应及其发展路径[J];北方经济;2007年07期

2 马鹏;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3 王家庭;唐袁;;我国城市化质量测度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2期

4 曾国平;袁孝科;;中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5 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6 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7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8 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9 郑琼洁;李程骅;;现代服务业与城市转型关系的审视与思考[J];城市问题;2011年12期

10 张颖,赵民;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对钱纳里研究成果的辨析与延伸[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志彪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个周期互动关系[J];资本市场;2002年09期

2 周鹏;论西部城市化与消费的互动关系[J];消费经济;2003年04期

3 谢淑萍;王波;;吉林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2011年18期

4 方俊;;论服务型政府与第三部门的互动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郭小满;谢洪忠;郭灿灿;洪媛媛;;云南省石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2期

6 潘雪松;浅析成都商贸繁荣与旅游兴旺的互动关系[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7 卜晓勇,徐飞;试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8 朱学炳;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J];山区开发;2003年05期

9 赵凌云;统计学与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4年06期

10 李桂荣;创造性会计与会计准则的互动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振红;;试论汉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蔡正发;;试论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互动关系[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玉清;;中华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美的互动关系[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何辛幸;;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的互动关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穆新伟;;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互动关系探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伏耀祖;;从积极老龄化战略与学习型社会的一致性和互动关系看其重大意义[A];积极老龄化战略与高智力老龄人才资源开发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束锡红;廖力君;;生态环境变迁与宁夏农牧经济区域开发互动关系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10 刘志新;贾宁;;沪铜期现货市场波动率的互动关系研究及国际比较[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岳;消费群体的互动关系很像农民[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通讯员 祖先海;构建法官律师互动关系[N];天津政法报;2014年

3 杨泽娟;村民自治与农村宗族的互动关系研究[N];人民日报;2005年

4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鑫生;领导与管理互动关系溯源[N];北京日报;2012年

5 王伟健;长沙推行“成长伙伴”服务[N];人民日报;2007年

6 首钢总公司总经济师;毛武: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互动关系[N];科技日报;2001年

7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 陈亮;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初探[N];法制生活报;2013年

8 沈维宁 赵春学;现实与虚拟 资本的一对孪生子[N];国际金融报;2000年

9 洛阳白马集团党委副书记 王化斌;个体学习与“学习型企业”[N];中国纺织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龙飞;投资:结构要优化 力度须加大[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晶晶;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超波;行业协会与政府互动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慧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王飞飞;祭祖仪式与宗族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4 杨彬;台湾地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关系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5 顾迎天;基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政社互动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秋银;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彭莹;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8 才洪彪;山东省政府行为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9 彭梦瑶;恩格斯文艺与宗教互动性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10 贾丽娜;审计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2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432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