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武广高铁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1 19:08

  本文关键词: 武广高铁 生产性服务业 湖南 出处:《经济地理》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利用调研成果,得出武广高铁旅客行业和目的特征,并选取武广高铁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主要指标,与湖南铁路客运量构建双对数模型,运用灰色预测和"有无对比法",代入双对数模型中,得到武广高铁对各主要影响指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10年,武广高铁开通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率的贡献率分别是6.67%、2.57%、5.16%、5.90%、0.16%,2011年这一贡献率上升为8.26%、4.01%、7.23%、7.74%、2.01%,说明武广高铁的开通确实对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出贡献,并且随着高铁开通时间的延长,这一贡献将不断增加。
[Abstract]:First of all, by us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we g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Guang high-speed rail passenger industry and purpose, and select th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impact of Wu-Guang high-speed rail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ducer services, and build a double-logarithmic model with Hunan railway passenger volum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Wuguang high-speed railway to each main influence index is obtained by using grey prediction and "whether there is a comparis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2010.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employment population, added value of producer services, third industry added value and urbanization rate of Wuguang high-speed railway to Huna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re 6.67% respectively. On 2011 this contribution rate rose to 8.26%, 4.01% and 7.23%, 7.74%. It shows that the opening of Wuguang high-speed railway doe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Hunan, an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opening time of high-speed rail, this contribution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3YJC630187)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YBB171、2010YBA095) 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12ZK3047)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高铁作为现代文明与高新科技结合下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具有显著技术与经济优势,其通达性强的突出特征能有效实现人才流、物资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要素合理配置,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具重要促进作用。武广高铁于2009年底正式通车,作为连接湖南与内陆及沿海重要“纽带”,其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天军,申金升;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2 侯雪;刘苏;张文新;胡志丁;;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3 丁金学;金凤君;王姣娥;刘东;;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4 郭吉安;;武广高速铁路对湖南省沿线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年06期

5 沈之介;中国未来的京沪高速铁路[J];中国铁路;199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云;冯卫;王亮;朱峰;;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丁霁明;王家庆;;基于灰关联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程晋石;裴九芳;;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廉同辉;;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侯晓亮;;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9 陈小霞;黄桐城;;舟山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10 姚翠友;;基于灰色关联的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赵海军;郭捷;;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首彬;李娜;龚威;;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天津市人口与环境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成;戴文战;;一种基于残差模型的自调整灰色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家辉;李振兴;解仑;孙铁;;基于灰色滑模变结构速度环的轧机扭振抑制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启义;卞世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工程装备保障性评价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骆`,

本文编号:148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48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