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与演化的非均衡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分布 空间演化 非均衡发展 国际大都市 出处:《规划师》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全球、国家/区域及都市区三个地理层面,对主要国际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国家/区域和都市区三个地理层面均呈现显著的非均衡发展格局,并且这种非均衡发展格局仍在不断地加剧;生产性服务业在国际大都市的外部空间组织与内部空间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trend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major international metropolitan areas are studied from the three geographical levels of global, national / regional and metropolitan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ducer services are in the world. The three geographical levels of the country / region and the metropolitan area are all showing a remarkabl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pattern is still increasing. Producer services have certain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uter space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F719;F224
【正文快照】: 世界经济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动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高级化,高附加值经济由制造、加工业转向生产、服务业,尤其转向为大公司和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些高度专业化、彼此独立但又往往会在空间聚集的服务活动(尤其是总部战略活动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群毅;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兼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2 Peter Hall ,陈闽齐;城市的未来[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3 彼得·霍尔;考蒂·佩因;罗震东;陈烨;阮梦乔;;从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东云;张雷;蒋晓旭;;大城市中心效应地位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耘;冯中越;郭崇义;;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4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Policy of Producer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in Beijing C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Beijing,Tianjin,Shanghai,Guangzhou and Shenzhe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4期
5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6 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7 竹隰生;樊盛兰;任宏;;城市化社区开发的探索——以重庆北部新区大盘开发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8 顾朝林;;巨型城市区域研究的沿革和新进展[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9 陶纪明;;论大都市的转型[J];城市问题;2011年01期
10 顾朝林;辛章平;贺鼎;;服务经济下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叶育成;;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次区域协调规划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善浪;张惠萍;;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及集聚模式变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房庆方;蔡瀛;宋劲松;罗小虹;房予;;打造粤港澳全球城市区域[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劲松;宋云;;“OR模型”及其对珠三角未来空间生长形态的模拟[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蔡瀛;宋劲松;;一体化城乡区域——珠三角空间发展趋势与前景[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董轶群;查冬冬;;信息化技术和低碳化技术引导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磊;;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2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4 曹红阳;中国的世界城市发展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董丽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霞;基于区域学习理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武前波;企业空间组织和城市与区域空间重塑[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伟;北京市银行业空间布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周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毛毛;西安市广告产业的时空格局与演化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艳涛;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凯;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7 马静武;宁波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撒莉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亚丽;基于博弈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诸惠伟;基于土地视角的乡镇企业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2 秦泗刚,王慧;西安市现代商务活动发展及其空间动态[J];城市规划;2004年07期
3 阎小培;广州信息密集服务业的空间发展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4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5 周一星;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6 阎小培,姚一民,陈浩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办公活动的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研究;2000年04期
7 吴智刚,段杰,阎小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陈斐,杜道生;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工业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2期
2 秦波;王新峰;;探索识别中心的新方法——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3 左双双;;天津市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徐芳;张文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残疾人就业促进[J];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5 张亚斌;刘靓君;;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4期
6 熊珊;高岩;;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09年04期
7 刘炜;;宝鸡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8 徐瑾;;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吸收FDI的资本形成效应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2期
9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10 ;慧创国际标志的含义和公司简介[J];上海商业;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力;李雪铭;张建丽;;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布及福利损失研究——以大连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A];“创新模式、科学发展、汇聚共识、合作共赢”——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生产资料与商贸流通高峰论坛会刊[C];2011年
3 韩景华;;世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栋;;论初发型城镇体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闫卫阳;;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6 许忠伟;;会展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冯雨峰;何洪杭;;杭州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分布——2000-2003年规划用地审批项目的统计分析[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刘卫东;陆大道;;我国城镇化及小城镇发展态势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37分会场“生态经济与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宋胜洲;;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董轶群;查冬冬;;信息化技术和低碳化技术引导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玲英 朱卉 钱伟国;现代化的桐乡东部新城[N];嘉兴日报;2010年
2 记者陈春艳;生产性服务业风生水起[N];解放日报;2003年
3 冯春鸣 潘琴琴 张绘薇 鲍黎光;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培育新型城市经济[N];宁波日报;2009年
4 ;,
本文编号:1486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48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