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结构软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8-02-19 19:44

  本文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产业结构软化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路径和模式差异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实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仍然是大而不强。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品分工两个层面。在服务、信息、技术和管理等"软要素"上的严重缺失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产品的国际竞争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上均出现了规模和获利能力错配的现象。此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软要素"投入的不足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严重阻碍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制约着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本文从结构软化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提出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已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客观要求相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其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思路应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获取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本文运用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从结构软化的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部分"软要素"在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在分析总结制造业结构软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结构软化应当具有的基本特征。在综合考虑制造业结构软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结构软化的指标体系,并对制造业结构软化指标体系的运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中国是一个大国,行业间和区域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从行业和地区两个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与结构软化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在行业差异分析中,本文从不同产业类型、不同产业成长阶段、不同产业组织结构类型等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制造业产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差异;在地区差异分析中,主要分析了东北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三个典型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与结构软化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模式的差异;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策略、分行业策略和分地区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生产性服务与结构软化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设计,为利用生产性服务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提出了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原因。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现阶段国际竞争力水平仍然较低,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品分工两个层面;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客观要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提出了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文章提出,从生产不同产品的相对成本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的相对优势则在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果以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来指导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上述结构就会凝聚化,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将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思路应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获取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是通过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产生的,文章运用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从结构软化的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并具体分析了"软要素"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第二,构建了制造业结构软化的指标体系。在分析制造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结构软化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综合考虑制造业结构软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结构软化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两级指标,其中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运用该指标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不同制造业行业与不同地区制造业结构软化的进程。各项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易于计算,能够将不同制造业行业结构软化程度量化,从而有利于客观地反映不同制造业行业结构软化状况,有利于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结构软化程度进行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评价,有利于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结构软化的趋势进行预测,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不同制造业行业结构软化的状况,从而制定各种相关政策。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也有利于运用各种数据测算方法对不同地区制造业结构软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不同地区制造业结构软化的走向,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各种推动地区制造业结构软化进程的政策,有利于通过考核激励各地区不断加强自身的薄弱环节,推进制造业结构软化进程。第三,生产性服务与结构软化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行业差异分析。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制造业结构软化的行业差异。按照产业类型的不同考察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按照产业成长阶段的不同考察了成长期产业和成熟期产业,按照产业组织结构类型的不同考察了垄断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制造业行业对于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差别,从而揭示了制造业结构软化的行业路径差异。文章在各种差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本章的实证分析部分,包括计量模型的构建与模型检验、实证结果分析等。第四,生产性服务与结构软化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分析了东北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三个典型经济区。一方面,从不同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程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人才支撑力度、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其所导致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供给水平差异。另一方面,从不同地区制造业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状况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地区的优势、劣势及需重点发展的制造业行业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制造业结构软化的地区模式差异。本章的实证分析部分,包括计量模型的建立与模型检验、各地区生产性服务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模式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五,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产性服务与结构软化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设计,包括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策略分析,提升不同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性策略分析,提升不同地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性策略分析三个部分,为中国利用生产性服务,提升制造业结构软化度从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4;F719


本文编号:1517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517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