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基于制造业内部结构分类的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性服务业 切入点:集聚模式 出处:《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由制造业内部结构决定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异质性程度是影响城市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基本因素,但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模式还需结合其高端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做进一步判断。基于2006-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组检验结果支持上述机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应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不同类别制造业均衡发展的城市应围绕重点功能需求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集聚经济圈核心城市应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城市应发展与特定制造业集群体系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
[Abstract]: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demand for producer service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basic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urban choice of producer service agglomeration mode. However, the practical mode of urban producer service agglomer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judged by combining with its high-end service factor endowment. Cluster Analysis and grouping Test results of Urban Panel data at or above prefectural level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2.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ities dominated by technology-intensive manufacturing should develop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and cities with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hould promote and develop specialized clusters of producer services around key functional needs. The core cities of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c circle dominated by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should develop diversified agglomeration of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ities, dominated by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should develop diversified clusters of producer servic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specific manufacturing clusters.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CJY062)的资助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读·传媒[J];上海国资;2012年05期
2 胡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4期
3 张俊芳;北美城市娱乐业的发展运营与管理[J];城市;1998年01期
4 王春艳;;政策研究:中国将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J];商品与质量;2011年29期
5 樊淑红;;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考[J];北方经贸;2010年02期
6 郭怀英;;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郭怀英;;韩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J];中国投资;2008年05期
8 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百强企业研究课题组;容庆;;2012制造业50强与服务业50强的比较分析[J];上海企业;2012年10期
9 王之军;石奇;焦艳;;制造业结构差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基于效率提升视角的门槛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秉强;;我国产业发展相对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四化;;关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郭王邋姚小 高颖 高美梅 杨明洁;找寻契合点[N];无锡日报;2008年
2 乔标 安筱鹏;进程与路径:从制造型城市到服务型城市的国际实践[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陈露;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于瑞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3 周宁;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肖远胜;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联性实证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5 王崇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质量测度与评价[D];广西大学;2013年
6 施鹏程;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周任;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体制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蒋晓静;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单陆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振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2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6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