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的机理和测度——以河北省为例
本文选题:新兴产业 切入点:现代服务业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摘要】: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提供辅助支持,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互动融合。文章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二者互动融合的机理进行分析,并运用基于价值型的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北省两产业融合进行了测度,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力强,但现代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力弱,现代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二者融合的互动性不足。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supply-side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can promot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our country and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needs the suppor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needs to achiev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with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wo from the micro, mes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The paper uses the input and output model based on value to measu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Hebei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gration forc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o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strong, but the integration forc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s weak.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does not play a ful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15年度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456125D)
【分类号】:F276.44;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秋石;王一新;;去工业化、经济发展与中国产业路径选择[J];当代财经;2014年03期
2 崔日明;张婷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制造业转型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6期
3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祝吕静;;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3期
4 韩东林;云坡;;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的省际比较分析——基于2009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7期
5 李晓宁;姚延婷;;劳动力转移与工资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研究——基于市场分割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2年04期
6 周晶;何锦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7 张广婷;江静;陈勇;;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0期
8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9 张婧;论加工贸易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的机理和测度——以河北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2 王耀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7年23期
3 李景海;黄晓凤;;产业结构升级再审视与中国产业升级的突破路径——基于剩余价值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4 刘满凤;李昕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计量验证——基于生产函数角度[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5 孙畅;;产业共生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6 余菜花;;“欧美再工业化”对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布局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7年03期
7 刘贯春;张晓云;邓光耀;;要素重置、经济增长与区域非平衡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8 翟亚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3期
9 李芳芳;;劳动生产率差异、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6期
10 余淑秀;卢山冰;;中国汽车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佐军;唐波;;美国重振制造业缘由探究与中国的选择[J];改革;2012年11期
2 杨玲;杜运苏;;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效率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3 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9期
4 谭洪波;郑江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滞后并存之谜——基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9期
5 孟祺;;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9期
6 张向晨;;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动向及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7 王丽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10[J];中国物价;2012年05期
8 蒋钦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美国重振制造业框架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1期
9 仇冬芳;柯飞帆;李宝宝;王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10 王秋石;王一新;杜骐臻;;中国去工业化现状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领导、专家“把脉”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5期
2 章勇;;七大新兴产业名微调新名单意指何方?[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17期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锁定七大行业[J];江淮;2010年10期
4 蔡曙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关注区域间统筹规划及区域与企业之间的协调[J];中国高新区;2010年11期
5 赵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切忌陷入四大误区[J];中国高新区;2010年11期
6 时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J];理论参考;2010年11期
7 《科技日报》记者;;抓住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访科技部部长万钢[J];理论参考;2010年11期
8 冯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认识[J];杭州科技;2011年01期
9 李东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1年03期
10 孔向阳;王予安;高晓光;欧浩军;汪名e,
本文编号:1699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69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