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腐食品二级供应链生产调度与配送路线的协同优化
本文选题:易腐食品 切入点:协同优化 出处:《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年02期
【摘要】:研究了一类生命周期服从负指数分布的易腐食品,综合考虑配送的软时窗约束以及需求和运输时间的随机性,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生产商-零售商二级供应链模式下易腐食品生产调度与配送路线协同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随机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某餐饮服务公司的生产调度和配送路线的协同优化问题为例,并基于Solomon算例数据设计了不同规模的测试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lass of perishable food with negativ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of life cycle clothing is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soft time window constraints of distribution and the randomness of demand and transportation tim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profit of the supply chain.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operativ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and distribution route of perishable food under the two-stage supply chain model of producer and retailer is established.A hybrid intelligent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 is designed.Finally, a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and distribution route of a catering service compan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designing different scale test cases based on Solomon example data.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122,71672166)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J15WB2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6GL01)
【分类号】:C9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艳春;刘小青;;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优化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4年10期
2 黄战平;刘东伟;;企业信息系统多领域协同优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12期
3 孔庆善;协同优化,提高CIM成效[J];科技管理研究;1995年05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清盈;冯培恩;武建伟;;分布式三层次协同优化系统的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桓铭;肖田元;范文慧;郜震霄;赵洪兵;;协同优化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吴俊;胡晖;钟永新;;基于云优化技术的3G网协同优化应用研究[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邱志平;;基于协同优化方法的非概率可靠性优化设计[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兵;郝勇生;彭兴;殷捷;王建勇;;钢铁企业多能源协同优化模型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夏凉;朱继宏;张卫红;;提高组件系统布局协同优化设计效率的新策略[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陈秋莲;李陶深;黄毅然;;基于协同优化方法的分布式协同演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军刚;张卫红;朱继宏;;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协同优化[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一飞;陈s叛,
本文编号:1720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72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