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动力视角下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探析
本文选题:人力资源服务业 + 发展动力 ; 参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17期
【摘要】:本文在综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和探索性访谈基础上,构建了该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分析了体制机制障碍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加快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exploratory intervie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dynamic mechanism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of the obstacles of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浙江省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2YD28YB)成果
【分类号】:F719;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孔伟艳;;制度、体制、机制辨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来有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3期
3 李程骅;;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战略引领与路径突破[J];江海学刊;2012年02期
4 赵卓;王敏;;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J];理论探讨;2012年04期
5 裴长洪;;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6 席卫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支持体系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50期
7 郭薇;秦浩;;行业协会参与市场治理的内生障碍、外部条件及动力路径分析[J];前沿;2012年12期
8 夏杰长;;中国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政策建议[J];学习与探索;2012年05期
9 周冰;;论体制概念及其与制度的区别[J];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长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8期
2 彭玉婷;;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6期
3 郭薇;秦浩;;行业协会与政府合作治理市场的可能性及限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王_";;“五合”聚力:打造北京会展农业高地——第十九届杨凌“农高会”考察报告[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陈伟达;顾益岑;;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新兴服务业孵化驱动演化机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黎兵兵;刘春;;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6期
7 汪泓;崔开昌;;中国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8 王义宁;赵宇宏;;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价值取向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李程骅;;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路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0 徐全忠;;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亚君;企业边界视角下的产业组织演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立军;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程林;民事速裁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魏广君;空间规划协调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文沛;公共艺术运作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6 张晓冬;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元;我国第三产业及内部结构动态变化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季冬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关系科学化的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明泉;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陈颖;新疆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建议[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3 孟庆友;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管理体制构建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4 梁作萍;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5 丁晓雯;西北地区产业承接中的行业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王晓音;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亚琼;政治文明视野下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秀;夏杰长;;自主创新推动服务业成长:机制、效应与实现路径[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2 黄邦根;略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J];财贸研究;2000年03期
3 丁巧林;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关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张颖熙;夏杰长;;服务消费结构升级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5 张三峰;;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基于21个城市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刘纳新;;信息化推动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J];财政研究;2009年01期
7 鲍去病;对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10期
8 刘一姣;张发茂;;试析中国走向自主研发之路的基础和对策[J];财政研究;2010年12期
9 ;经济学家讨论所有制是手段还是目的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1993年12期
10 刘国光;;经济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评述[J];经济研究;198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元山;企业人力资源的积聚[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陈书方;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5期
3 刘仙梅;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浅析[J];内蒙古统计;2001年06期
4 管廷莲;人力资源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彭声扬;知识经济中的人力资源[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陈书方,赵紫兰;开发人力资源 落实根本大计[J];前沿;2001年02期
7 郑英隆;论大企业人力资源多级递阶管理模式的确立[J];求索;2001年01期
8 付五爱;论人力资源的开发[J];山西科技;2001年05期
9 孟梅;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姜洪桥;国有企业探索人力资源现代化管理[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虹茹;华雅雁;;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曹大海;王建民;闻立杰;;一种基于工作流日志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价模型[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韩保明;;企业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7 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海萍;;论新形势下组织人力资源外延管理之必要[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红玲;;略谈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颐;人力资源,,企业最宝贵的资产[N];经济日报;2000年
2 龚华明;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N];经理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汪向勇;学习人力资源[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李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莫荣;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黄文颖;谁造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尴尬?[N];南京日报;2004年
6 姚裕群 郝丽;人力资源经理的新职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付鸿雁;邮政科学开发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N];人民邮电;2000年
8 记者齐洁;西藏移动启动人力资源提升项目[N];人民邮电;2003年
9 方家平;首席人力资源官会“火”吗[N];市场报;2002年
10 马丹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全面启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沈伟;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陈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与提升:组织绩效杠杆模型的视角[D];同济大学;2006年
6 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吴连玉;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利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伟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柳;人力资源权益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金孝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豆谊博;企业人力资源计分卡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记分卡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7 林岚;M中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徐慧;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姜嘉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田璞;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0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79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