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东盟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15:51

  本文选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服务贸易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基本达到7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重仅仅为30%左右。与此同时,伴随着服务业的大发展,服务贸易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线,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贸易也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产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面临着经济转轨、产业升级和制度变革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其中服务贸易也是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和东盟自贸区内主要代表国家之间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的现状、结构及竞争力的对比分析,探讨的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到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如何利用其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削弱、地理位置接近和文化渊源等等的一些优势,吸取东盟自贸区内国家的一些先进发展经验,将生产性服务贸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完善,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basically reached more than 70%, but in our country this proportion is only about 30%.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service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productive service trade has become the focus industry of governments and scholars. China is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 and also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ystem reform, among which trade in services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s trade 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its in-depth development, we are discussing how we should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its tariff reduction, the weakening of trade barriers, the proximity of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its cultural origins, and so on. Drawing on some advance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we should regard productive service trade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s trade indus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52.67;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纳谷诚二;赵文骝;;东盟国家的投资气侯[J];南洋资料译丛;1986年01期

2 赵银亮;;地区主义与东盟的制度变迁相关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6年05期

3 周军;王继红;;我国果蔬产品出口东盟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4 张强;叶建平;;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商机无限[J];今日南国;2008年11期

5 裴默农;;日本—东盟的“特殊关系”与日本的“太平洋圈”发展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1982年04期

6 迈克尔·利弗;小彬;;《东盟国家:克服依赖》[J];南洋资料译丛;1985年04期

7 姜跃春;;新形势下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1988年02期

8 杨明宛;;八十年代东盟出口贸易的发展与结构[J];南洋问题研究;1988年01期

9 王勤;;东盟国家的外资投资热潮与产业结构调整[J];科技导报;1992年04期

10 嘉数启;刘敏;;东盟与日本的关系迎来了新阶段——以经济关系为中心[J];南洋资料译丛;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华;;发展中的中国东盟国际工程及其法律服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玉兰;;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的再思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3 徐虹;吕兴洋;杨永梅;;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梁俭;;浅论东盟特色文献的建设与开发——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思敏;;广西与东盟国家区域旅游合作构想[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李小薇;乐莉;;向东盟国家输出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宋一兵;;试论东盟区域旅游战略及其可持续发展要素之缺失[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8 陈家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格局下,广西高浓度磷复肥产业发展的契机[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马燕;吴君隆;谷晓江;;贵州与东盟科技合作发展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10 张冀新;;生产性服务-交通运输业-城市群的纵向集成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志红;商会助企东盟淘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罗绮萍;与ASEAN合作有助香港经济增长[N];国际商报;2008年

3 记者 方慧玲 通讯员 陈宏斌;峰会秘书处与16家东盟国家商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N];广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方慧玲 本报实习生 蔡雯霓;峰会不落幕 企业结缘忙[N];广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莫言;滇桂两省竞与合[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胡心媛;中国企业掘金东盟且行且谨慎[N];中国贸易报;2010年

7 ;推动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合作走向纵深[N];国际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卢伟;站在新起点 创造新机遇[N];南宁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洪峰 罗蓉婵 陈保江 实习记者 祖红兵;抢抓重大机遇 实现深度对接[N];云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熊明;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行业间互联互通[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段丽娜;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5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9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10 赵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益林;非传统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寒梅;认同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九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秦立功;战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变化与策略选择[D];外交学院;2010年

5 唐晶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杨雅殠;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及合作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覃合;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周小颖;中国对东盟技术劳动力输出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美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薛伟达;后危机时代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1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11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