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西藏第二、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8 01:39

  本文选题:西藏自治区 + 第二产业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S2期


【摘要】: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西藏解放以来,第二、三产业从无到有得到飞速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近几年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结构和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藏医药、矿泉水等优势产业伴随发展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本文重点分析西藏不同时期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地区GDP的结构比例等,探讨了西藏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例结构,并提出以后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economic structure,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level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liberation of Tibet,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from scratch and experienced a tortuous course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hird industry has been increasing in proportion to the total output value, and has formed an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 which is dominated by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Tibetan medicine. Mineral water and other superior industrie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bet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GDP,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peed and proportion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in Tibe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ibet's econom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西藏气象局政策法规处;
【分类号】:F427;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继刚;;论西藏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贡秋扎西;;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藏学;2006年04期

3 刘刚;沈镭;;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4 李继刚;;西藏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第三产业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杨斌;;西藏第三产业科技进步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6 张跃;;对西藏第三产业发展目标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7期

7 刘爱军;李祥妹;;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8 周喜革;;西藏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研究——以西藏国有工业企业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iciency of Gansu Province since the Star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0期

2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吉亚辉;祝凤文;;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张贤芳;舒强;张丽蓉;;我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空间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郭宁;李新;;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效益评价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20期

6 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胡曙虹;马定国;;基于SSM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刘月兰;李豫新;;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2期

9 万年庆;李红忠;史本林;;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农民收入结构演进的省际比较[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10 赵金彦;赵凯;;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偏离份额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凯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昆明市产业发展战略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陈筠婷;兰波;;重心视角的广西人口与工业发展时空关联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文琦;能源富集贫困区农村转型发展态势与优化战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仇方道;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5 杨丽花;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经济环境效应与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6 陈勇;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德吉;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祺彦;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寅;长沙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月兰;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及效应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8年

4 杨琳琳;武进高新区产业结构分析与调整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孟孟;邳州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与工业主导产业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友云;县域尺度下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时空演变差异[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冉晨;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卓玛穷达;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郭婷;西藏牧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廖素清;长株潭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泽一;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罗吉;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下)[J];财贸经济;2000年11期

4 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5 温军;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J];中国藏学;2003年01期

6 陈国阶,王青;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7 彭建,王仰麟,叶敏婷,常青;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8 温军;西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9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10 文启湘,冉净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和谐性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璋;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及调整优化方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军;李祥妹;;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2 谭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一般趋势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3 向君;;影响产业结构发展的因素及规律分析[J];现代商业;2007年30期

4 马莹;贺金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年18期

5 姚丽霞;;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大庆市产业竞争力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秀珍;丛蔚;;外商直接投资对吉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蒋正华;毛志锋;王海涛;;论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机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3年01期

8 张子一;;河北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9 阚保强;李巍;高珊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少数民族产业结构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甘肃农业;2010年12期

10 刘乐山;何解定;;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书真;;西藏自治区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发展史[A];中国超声医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征文选编[C];2008年

2 刘纪远;;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与西藏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王学海;唐毅;;西藏必须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步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尹振凯;;依靠科技,为西藏畜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交流材料[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6 刘京美;;西藏高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问题的若干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程雷;殷敏;祁沁红;T.Shirakawa;A.Miyoshi;扎西加措;尼珍;;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变态反应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蒋忠惕;;西藏自治区的能源建设与社会持续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张镱锂;成升魁;张谊光;王秀红;闵庆文;;西藏四江流域土地退化问题与防治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0 杨富裕;张蕴薇;苗彦军;孟令国;张跃伟;;对西藏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政策建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索朗达杰;西藏特色经济快速发展[N];西部时报;2006年

2 拉巴次仁;西藏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一万亿元[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2008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西藏日报;2009年

4 默默;经济环境向好 市场暖意融融[N];国际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黄玮 任春;西藏:世界最高处魅力,越来越近[N];解放日报;2005年

6 记者 徐锦庚、郑少忠;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成就展开幕[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徐锦庚 郑少忠;一路艰辛一路情[N];人民日报;2005年

8 特约记者  杨成林;西藏“十一五”80%以上建制村通公路[N];中国交通报;2006年

9 洛桑扎西 拉卓;高海拔高标准 缺氧气不缺志气[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傅伟;一年的服务影响到他一生[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凤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阎虎勤;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盖国凤;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牛冲槐;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5 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永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8 李远华;生态环境流量流向评价方法及其在西藏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9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柏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1859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59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