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与行业差异——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者服务业 + 制造业 ; 参考:《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1985-2010年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为依据,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生产者服务业整体上对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而且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也与制造业相互影响,但由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性不同,影响程度又有差异。并据此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from 1985 to 2010 in two provinces and one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only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s a whole plays a supporting role in manufacturing, but also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s a whole.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lso interacts with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is different.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与全面升级: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07JJD7901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YJCGJW01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思路、模式、途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DAXM009)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青年团队建设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427;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高春亮;乔均;;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3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4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5 周振华;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6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钱书法;贺建;程海狮;;社会分工制度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新探——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8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1期
9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10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大春;;安徽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崔宏亮;;白城市发展信息化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的思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羌建新;;以公共服务采购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发展[A];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研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改革论坛文集[C];2009年
3 潘素昆;;FDI转向服务业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时芬;;汇率和利润率的滞后效应及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基于美国对日本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实证研究[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任熹真;;东北地区发展现代服务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德海;陆丰刚;朱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春宇;;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8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凌;侯正伟;;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式的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3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微;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尚波;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李宏博;“三网融合”的规制体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2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3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4 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2期
5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6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7 江小涓;我国产业结构及其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6期
8 刘立峰;“十五”时期我国工业投资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9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10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长文,黄天佑,康进武,张晓萍;高新技术与制造业互动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1期
2 宋乐伟;;现代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1期
3 邹健;;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1990~2007[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4 陈金松,张玉平,曲志深,贾光,张兴洋,陈海燕;黑龙江省国有工业如何进退[J];中国经贸导刊;1998年10期
5 庾晋,周洁;将制造业“进行到底”[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年Z5期
6 吴贵生,杨志刚;制造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2年03期
7 年勇;制造业:综合国力的标志[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04期
8 李京文;制造业是富民强国之本[J];中国统计;2002年10期
9 朱高峰,徐性初,胡启恒,李京文,李守仁,关桥;要现代化就要大力发展制造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2年07期
10 肖然;梦醒制造大国[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振;李波;;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和创新[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蓉;李龙洙;;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制造业变革途径探讨[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绍贤;;浅谈制造业中的设备信息管理[A];浙江省化工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省(市)际化学化工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飞;杜彦斌;;实施机床绿色再制造,提升西部制造业装备能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秦秋莉;陈景艳;;WTO与中国制造业[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郭重庆;;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陶义平;;经济全球化带给机械制造业的思考[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余开朝;;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贾建锋;赵希男;朱春红;;制造业管理者胜任特征的评价:基于个性优势识别的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源;经历制造业[N];计算机世界;2005年
2 邓利方;靠自主创新打造制造业基地[N];南方日报;2005年
3 洪协调邋记者 王小刚;市政协组织参观南昌制造业博览会[N];南昌日报;2008年
4 金晓玲;“第二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在沈阳开幕[N];辽宁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贾冰邋记者 谈洁;制造业“十大强市”南京列第一[N];南京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肖明;9月制造业暂离“衰退”阴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樊泽顺;制造业的冬天?[N];青岛日报;2008年
8 记者 余万芳;制造业要发展,关键是整合“6+1”[N];绍兴日报;2008年
9 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 韩云;苏州制造业亟需选择新路径[N];苏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焦莉莉;信息化提升制造业效益[N];石家庄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陈俚君;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张晖;FDI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宏;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剑辉;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陈荣梅;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冯海华;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5 曹真;中国制造业R&D投入效应及其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6 徐久香;广东省制造业利用外资战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董雪松;我国制造业清洁化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苗兴杰;基于价值流分析的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吕佳男;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0年
10 陈锦;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0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8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