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甘肃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5 15:36

  本文选题:生产者服务业 + 制造业 ; 参考:《开发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甘肃省1997、2002、2007年三个时间段的投入产出表对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使从细分行业层面来探究二者互动演化的发展规律成为主要研究内容。结果表明:1997—2007年,生产者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的支持作用全面下降,对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集中于重化工业;影响力系数大并且一直保持在高位的支柱性产业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业,而生产者服务业影响力系数下降很快,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减弱;科学研究事业、金融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对甘肃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
[Abstract]: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three periods in Gansu Province in 1997 / 2002 and 2007 provides the data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effect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 also makes it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law of the interac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wo from the level of subdivision indus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7 to 2007, the support func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duced, and the demand for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concentrated on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The pillar industries, which have a large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have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le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declining very quickly, and the promoting role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weak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taking, the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industry,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and other emerging service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Gansu increased.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
【分类号】:F719;F4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曦;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赵伟;北京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的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覃利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4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6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7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9 江静;刘志彪;;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0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莉;;基于超网络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2011年06期

2 甄峰;;评《世界城市网络:一个全球层面的城市分析》[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3 ;废塑料复合材料回收处理技术装备成为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J];河北化工;2011年08期

4 陈颇;;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关系[J];体育学刊;2011年04期

5 彼得·霍尔;钱雯;;多中心大都市:西欧巨型城市区透视[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3期

6 王惠清;;江苏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探析[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7 邵晖;;从分工视角解读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8 于涛方;;评《易变城市:当代美国东北部的大都市带》[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3期

9 党晓捷;;《聚焦2010中国就业》之三:年度方针政策(摘选)[J];中国就业;2011年09期

10 李燕;贺灿飞;;新型城市分工下的城市经济联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鲁成;王彤;;北京制造业各行业综合竞争能力评价分析[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魏婷;朱晓东;周燕;左鸣强;刘胡丹;;资源稀缺型城市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丽杰;李廉水;;制造业创新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王珍珍;陈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光复;刘志峰;黄海鸿;;建设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田奇;;物流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A];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詹炜;应益荣;;基于循环经济的制造业发展战略问题[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9 刘娜;刘萌;姜农娟;;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度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丁俊发;蔡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郭国荣;王继祥;何辉;叶茂盛;杨广君;朱煌;;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建议[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燮;制造业人才培养面临“产销矛盾”[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朱小丹:同城化一定不是“互相克隆”[N];广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郭秀玉;珠海南方软件产品检测中心跻身前列[N];珠海特区报;2010年

4 韦驰;最新《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N];珠海特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贾旮菲;我国急需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N];机电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志巍;产业结构调整两大突破[N];中山日报;2006年

7 郭燕春;物流滞后削弱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商报;2007年

8 吴欣;武汉物流业与制造业携手共建物流节点城市[N];现代物流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朱蓓宁 本报实习生 沈彦婷;实现与制造业的互动双赢[N];南通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贾晓静;与服务业对接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佳;“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崔海潮;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盛维;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区位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倩;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D];暨南大学;2012年

2 薛育芬;日本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厦门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杨yN;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测度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晓菲;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联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周德;中国制造业能源依存度的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凤梧;广东省制造业知识密集程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刘有浩;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琳;生产者服务业与高素质劳动力就业[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10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2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92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