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区域旅馆业碳排放分类测度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4 05:25

  本文选题:碳排放系数 + 自下而上法 ; 参考:《经济管理》2013年12期


【摘要】:旅馆业是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从分类视角测度区域旅馆业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碳排放研究向区域化、全面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本文以长三角为样区,通过对旅馆业水、电、气的实地调查,结合区域相应的碳排放转换因子,构建了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自下而上法以测度旅馆业碳排放。研究表明:(1)在长三角旅馆业碳排放总量中,星级饭店约占六成,是旅馆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而其他旅馆则占据剩余部分,是旅馆业减碳任务分解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别;(2)在省域层面上,浙江省碳排放最多,上海市最少,但碳排放多的地区住宿者数量不一定多,上海市碳排放星级化最为明显;(3)星级饭店总体上具有随星级降低碳排放量逐级减少、主要碳源为高星级和省域内碳排放空间分异显著的规律特征。
[Abstract]:Hote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tourism. To measure the carbon emission of regional hote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fica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research towards regionalization, comprehensive and fine differenti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 sample area,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water, electricity and gas in hotel indust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arbon emission conversion factors in the region, a bottom-up method i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carbon emission of hotel and guesthouse industry. The study shows that star hotels account for about 60%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hotel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hich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hotel industry, while other hotels account for the rest. It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task of reducing carbon in the hotel industry.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Zhejiang province has the most carbon emissions, Shanghai has the least, but the number of residents in areas with more carbon emissions is not necessarily large. The star-rated hotels in Shanghai generall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reas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star level, and the main carbon sources ar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between high star and provincial areas.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旅游碳排放的核算与减排策略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2YJC790175)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
【分类号】:X22;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培华;吴普;;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2 谢园方;赵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能源消耗的CO_2排放测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3 李旭;秦耀辰;张丽君;路超君;;住宿业碳排放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4 魏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5 李鹏;黄继华;莫延芬;杨桂华;;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6 陶玉国;张红霞;;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7 刘佳;赵金金;;旅游产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与测度——以青岛市为例[J];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8 吴普;岳帅;;旅游业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13年07期

9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5期

10 林伯强;姚昕;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菲菲;李铁松;;八台山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2 刘华军;闫庆悦;孙曰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品牌经济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和消费者微观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3 姜春海;李姝;田露露;;上网电价波动对中国火电发电量的影响——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4 李艳娜,张国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以九寨沟为例[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王韶华;范德成;张伟;;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与评价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罗瑶;敦煌莫高窟旅游环境容量及量测分析[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7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旅游业碳排放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8 赵飞;周渝慧;;节能自愿协议在火电行业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年01期

9 何映光;;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减排与辅机节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1期

10 郭义强;郑景云;葛全胜;;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鄢毅平;杨欣;王家诚;;浅析我国利用浅层地能替代燃煤锅炉取暖的环境效益[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环境安全与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4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曹晓静;郭茹;李风亭;;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节能减排双重效益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陈国生;唐婧;刘伟辉;;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构架研究:以湖南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7 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纪玉山;赵洪亮;;中国在国际碳博弈中的立场解析[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9 孙瑞红;叶欣梁;吴明远;;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碳足迹评价与生态补偿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陈春桥;杜启云;胡小强;钟振远;欧阳洁;;北京市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6生态城市与绿色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轩;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文超;高技术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石秀勇;喷油规律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白玮;民用建筑能源需求与环境负荷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赵芳;基于3E协调的能源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帅小根;建设项目隐性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富国;基于交流母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谢桂敏;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文苗;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小姣;低碳经济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工宇;WTO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纪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景帅;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演变与低碳行为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于艳;沿海开发背景下江苏滨海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胜军;低碳经济模式下安徽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盼峰;我国能源安全立法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姚玲;基于低碳经济的福建省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惟仑,张维瑛;绿色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李广宏;;基于“农业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李风琴;李江风;胡晓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碳足迹测算与碳效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4 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6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7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8 王群;章锦河;;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9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10 石培华;吴普;;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魏小安;[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思香;酒店业推行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976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76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