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服务业地理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0 06:57

  本文选题:服务业集聚 + 全要素生产率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3年15期


【摘要】:文章利用EG指数对我国2003-2010年14个细分服务行业的空间地理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集聚结构较差,各行业的集聚程度有所不同;不管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门限回归模型都表明,我国服务业集聚主要是推进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门限回归模型还表明服务业空间集聚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其影响主要是正向影响的边际效应将逐步减弱,服务业空间集聚应该有一个最佳规模。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EG index to measure the spatial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of 14 subdivision servic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0,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service agglomer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using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overall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is poor, and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varies from industry to industry, both individual fixed effect model and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show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mainly promote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us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also shows tha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a threshold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main effect is that the marginal effect of positive effect will gradually weaken, an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hould have an optimal scal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JY087)
【分类号】:F224;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公嵬;梁琦;;出口、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2期

2 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3 王耀中;任英华;姚莉媛;;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年04期

4 赵伟;张萃;;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杨洪焦;孙林岩;高杰;;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基于1988~2005年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李文秀;胡继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华;;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2 王燕;徐妍;;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3 王丽丽;范爱军;;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联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4 陈立泰;梁乐;张祖妞;;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西部论坛;2012年02期

5 管驰明;高雅娜;;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6 万三敏;;基于产业集聚度演变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5期

7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8 雷宏振;潘龙梅;;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8期

9 张旺;申玉铭;柳坤;;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10 刘周洋;钟韵;;广州传统服务业集聚的经济特征、空间形态与形成动力研究[J];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德军;刘阳;;发展服务业促进社会就业研究[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2 王家庭;曹清峰;;FDI与产业集聚: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2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赵金亮;异质性视角下的出口与生产率:企业动因及行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9 郝华;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磊;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胡彦纳;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周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杨永;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祖妞;服务业集聚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戴峰;西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宝珍;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交互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何永慧;江苏省服务产业集聚度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刘修岩;;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3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4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5 刘国晖;;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变迁偏向:全国、安徽省、广东省的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白文扬,李雨;我国工业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11期

7 杨丹萍;;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互动关系之研究——基于浙江省纺织产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6期

8 张幼文;;开放经济发展目标的动态演进——答华民教授的商榷意见[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9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10 钱学锋;梁琦;;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德恩,徐小飞;关于科技进步的新思考[J];预测;2001年02期

2 王莉,周方;投入与产出结构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3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4 刘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下降之谜[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5 刘秉镰;刘勇;;区域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战明华;史晋川;;不同增长路径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及其含义——以浙江省为例的比较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7 周建鹏;赵细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J];新经济杂志;2006年05期

8 李郇;徐现祥;;技术进步水平与城市学习[J];经济地理;2006年04期

9 王艳丽;刘传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52~2002[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吴三忙;;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杰;宋马林;;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4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5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6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和集约增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2)——浙江省若干县(市)经济科技互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范金;严斌剑;梁洁;;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比较研究——以南京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9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陈志建;;桂林市城区及所辖县域农业生产率测算[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经济为何高增长?英媒另有高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蔡f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对“未富先老”[N];中国人口报;2011年

4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热盼中国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型[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6 胡鞍钢 郑京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定军;挖掘人口红利的空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胡鞍钢;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晓风;胡鞍钢: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10 孙喜保;“用工荒”引发的思考[N];西部法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周立生;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威;我国原料奶生产演变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宝;中国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涛;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重庆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淼;环境管制下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冬;金融中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海静;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段晓庆;广东省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04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