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集群式网络沟通_《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2 09:26

  本文关键词: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08年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

盈利  

【摘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创意产业集群不断涌现,这些区域由于具有持续的创新功能和活力,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已经出现萌动,建立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但这些新兴的创意产业集群,与国际上发达的创意产业区相比,在集群的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创意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网络结构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从网络结构的视角对如何提高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都集中在传统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上,而对于刚刚兴起的创意产业集群,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网络结构的视角来分析和阐释创意产业集群,希望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如何更好的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在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分类,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意产业形成集群的条件入手,阐明了创意产业是适合以集群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并提出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特性,个人创造力的贡献性、风险投资难度性等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其次,在阐明了网络结构是创意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创意集群网络结构的构成要素,层次分类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区别与其他集群网络结构的不同之处,如企业创新思想来源的内部性,隐性知识的强联系性,非正式网络的重要性等。第三,分析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认为创意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演进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三个阶段,初始期线性主导,发展期平行主导,成熟期网络主导是各个阶段的特征。第四,分析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创新效应。认为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通过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的共同作用可以带来创新效应,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最后,对北京市的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目前北京创意产业集群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网络结构不尽完善,创新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成熟的网络结构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北京市今后应注重创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发挥集群网络中人才的先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增强集群网络融资能力;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集群网络结点培育;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强化集群网络联结功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集群网络制度环境;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优化集群网络社会文化环境;从而使得创意产业集群网络得到优化,进而提升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719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创意产业迅猛发展11-12
  • 1.1.2 创意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12
  • 1.2 问题的提出12-15
  • 1.2.1 现实的差距12-13
  • 1.2.2 理论的呼唤13-15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5-16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意义15-16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7-19
  • 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9-31
  • 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19-25
  • 2.1.1 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19-22
  • 2.1.2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研究现状22-25
  • 2.2 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25-31
  • 2.2.1 创意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5-28
  • 2.2.2 创意产业集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8-31
  • 3 创意产业集群的界定及特征31-47
  •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31-41
  • 3.1.1 创意产业的概念31-34
  • 3.1.2 创意产业的分类34-36
  • 3.1.3 创意产业的特征36-40
  • 3.1.4 创意产业集群的界定40-41
  • 3.2 创意产业集群的存在性判定41-43
  • 3.3 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43-47
  • 3.3.1 网络特性43-44
  • 3.3.2 个人创造力的贡献性44-45
  • 3.3.3 集群地理位置的特殊性45
  • 3.3.4 集群内容的多样性45-46
  • 3.4.5 风险投资难度性46-47
  • 4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界定及特征47-63
  • 4.1 网络结构是创意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47
  • 4.2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构成要素47-57
  • 4.2.1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主要结点48-51
  • 4.2.2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中各结点间的关系链条51-54
  • 4.2.3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中的创新资源54-56
  • 4.2.4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中的创新环境56-57
  • 4.3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层次分类57-59
  • 4.3.1 正式网络58
  • 4.3.2 非正式网络58-59
  • 4.4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特征59-63
  • 4.4.1 网络结点的独特性59-60
  • 4.4.2 企业创新思想来源的内部性60
  • 4.4.3 隐性知识的强联系性60
  • 4.4.4 创意人才的先导性60-61
  • 4.4.5 文化的突出性61
  • 4.4.6 非正式网络的重要性61-62
  • 4.4.7 网络结构的松散性62-63
  • 5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动态演进63-73
  • 5.1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进的动因63-65
  • 5.1.1 内部动力因素63-64
  • 5.1.2 外部动力因素64-65
  • 5.2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进的阶段65-67
  • 5.2.1 初始阶段65
  • 5.2.2 发展阶段65-66
  • 5.2.3 成熟阶段66-67
  • 5.3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进的阶段特征67-73
  • 5.3.1 初始期线性主导67-69
  • 5.3.2 发展期平行性主导69-70
  • 5.3.3 成熟期网络性主导70-73
  • 6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创新效应73-84
  • 6.1 创意产业集群中正式网络的创新73-79
  • 6.1.1 核心网络层的创新73-75
  • 6.1.2 辅助网络层的创新75-79
  • 6.2 创意产业集群中非正式网络的创新79-84
  • 6.2.1 信任合作机制与创新80-81
  • 6.2.2 非正式交流机制与创新81-84
  • 7 实证研究:以北京创意产业集群为例84-102
  • 7.1 北京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84-93
  • 7.1.1 北京创意产业发展迅速84-85
  • 7.1.2 北京市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85-93
  • 7.2 北京市创意产业集群网络中存在的问题93-96
  • 7.2.1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要素有待培育93-94
  • 7.2.2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联结有待加强94-95
  • 7.2.3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环境有待优化95-96
  • 7.3 优化北京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的对策建议96-102
  • 7.3.1 注重创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发挥集群网络中人才的先导作用96-97
  • 7.3.2 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集群网络结点培育97-98
  • 7.3.3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增强集群网络投融资能力98
  • 7.3.4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98-99
  • 7.3.5 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强化集群网络联结功能99-100
  • 7.3.6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集群网络制度环境100
  • 7.3.7 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优化集群网络社会文化环境100-102
  • 8 结论及展望102-105
  • 8.1 结论102-103
  • 8.2 不足和展望103-105
  • 参考文献105-107
  • 作者简历107-109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莉;;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2 王瑞新;胡少龙;;农村经纪人信息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以邓州市为例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7期

    3 耿新;张体勤;;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组织宽裕为调节变量[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4 李少民;银行城域网络结构实例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1997年10期

    5 周水生,杨鹏霞,张瑞宁,马彪;宽带市场发展现状及走势分析[J];煤;2003年01期

    6 王子龙;谭清美;;区域创新体系(RIS)的网络结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1期

    7 张广英;从办公自动化到企业信息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年05期

    8 宋向东;VoIP在美国的发展及对网络结构的影响[J];邮电设计技术;2005年03期

    9 陈蕾;陈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知识交流网络结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年03期

    10 罗宏等;韦巍;;组建后的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网络整合解决方案[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炳良;;VSAT卫星通信网络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之研究[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2 杨红;易高流;;网络环境中雷电防护信息利用[A];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兰;;湖北省通信设备及网络现状和发展前瞻[A];全国飞机与船舶通信导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0年

    4 周进;陆君安;吕金虎;;复杂网络的牵制控制实现自适应同步[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董绍武;王正明;;网络化综合原子时间尺度系统[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戴庭阳;陆云;;从介观尺度构建聚吡咯水海绵体[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唐崎;;光纤接入网的建设[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飞;廖兴;陆岫昶;;如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9 许兰川;高宁渝;;构筑铁路公安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志华;郑南宁;王天树;;用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结构的BP算法及其应用[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光传输部 陈晓锋;[N];通信产业报;2003年

    2 耿文莉;[N];财会信报;2006年

    3 《Network World》;[N];计算机世界;2008年

    4 美国冠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少军;[N];通信产业报;2001年

    5 美国冠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少军;[N];通信产业报;2001年

    6 夏晖;[N];人民邮电;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连存;[N];中国电力报;2000年

    8 ;[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木子;[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10 李东红;[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企业网络核心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赵忠华;创新型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绩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郝彬彬;复杂网络结构与同步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冯文娜;网络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朱海燕;基于知识型服务机构嵌入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翁智刚;产业集群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吴结兵;基于企业网络结构与动态能力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于鹏;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葛喜俊;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盈利;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刘勋;平顶山移动基于测量数据的网络结构优化研究与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尚正祥;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赵珑;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5 罗红梅;我国网络型公共企业普遍服务的实现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6 荣涛;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构研究——兼论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丽君;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田丽;基于虚拟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XRM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朱浩义;集群网络结构对集群网络功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倪玮;VPN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0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