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发展
[Abstract]:Judg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world economic history, the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to service economy is determined by three laws: generalized Engel's law, labor productivity law and demand similarity law.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mainly includes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commodity marke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to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mode.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to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o introduce modern mode of production, that is, to modernize the service industry as far a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s far as possible, and to gradually complete the six major reform tas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124;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2 裴长洪;郑文;;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3 刘培林;宋湛;;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4 吕政;;中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J];开发研究;2007年01期
5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裴长洪;;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7 裴长洪;;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六项改革任务[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裴长洪;彭磊;郑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与理论分析——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种总结[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2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3 丁焕峰;孙泼泼;;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4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5 金碚;;China's 60 year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reviewed[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6 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7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8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存在“成本病”问题吗?[J];财贸经济;2008年12期
9 唐保庆;;生产者服务业FDI追逐制造业FDI吗?[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10 黄莉芳;黄良文;郭玮;;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传导机制检验——基于成本和规模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鸿雁;王建华;;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唐茂华;;大力发展天津新兴产业的两条主线[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晓春;朱卓然;钱晓颖;;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工荒”[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蒋云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安徽经济的崛起[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冯中越;周孝;;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李军;企专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左双双;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点及优化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桦;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协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8 雷蕾;广州大都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单晓天;生产者服务业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2 湛柏明;;中国外资企业的贸易条件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3 李汉君;孙旭;;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趋势与出口商品结构——基于1981-2007年的时序数据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3期
4 刘戒骄;服务业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5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郭红利;谈转变外贸增长方式[J];价格月刊;2005年04期
7 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机理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6期
8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J];经济学家;2001年03期
9 刘培林;谭永生;;发展的机制——《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述评[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10 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 周晓燕;[N];国际商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齐;[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2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3 杨勇华;;论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杨勇华;;论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董洁;;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6 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7 吴宗杰;王秀娟;;中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J];东岳论丛;2009年11期
8 江小涓;;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9 秦沛;王雅林;;黑龙江省服务业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J];学术交流;2006年02期
10 申玉铭;邱灵;任旺兵;张云;宋玉婧;;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长云;;发展服务业与统筹城乡发展[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3 何传新;;泰安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考[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4 ;第三章 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分析[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5 马庆斌;;群众性创业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7 韩景华;;世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孙丽娟;丁林梅;;加快老工业基地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赵慧娥;马源;刘志超;;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黄志龙;;中国传统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 教授 陈宪;发展服务业=抛弃制造业?[N];首都建设报;2011年
2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陈宪;发展服务业就要抛弃制造业吗[N];解放日报;2011年
3 记者 董晓勋;我市出台意见加快服务业发展[N];长江日报;2008年
4 林世雄;厦门:30条措施助推服务业发展[N];福建日报;2008年
5 本报通讯员 王峰 张磊 吕婷婷;市中区六大领域引领服务业发展[N];济宁日报;2009年
6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齐家滨;在危机中把握服务业发展机遇[N];济南日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张进 通讯员 段菲菲;钢城区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N];莱芜日报;2009年
8 中共惠州市惠阳区委书记 邓木林;对服务业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三分[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张芙蕖;支持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出台[N];铁岭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周俊 记者 顾海燕;靖江1000万元引导服务业发展[N];泰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蕾;中国医疗服务业政府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3 赵新娥;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淑梅;现代服务业系统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詹浩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炜;服务业集聚发展多极化分布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郭东海;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新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青;济南市历下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陆学燕;服务业集聚对其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黄祖键;金融与服务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曹跃群;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李郁璞;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玉山;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服务业的促进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牛瑞;制度环境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杨波;入世与中国电信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吴雪妮;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吴静茹;广西服务业就业创造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7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14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