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空间分布

发布时间:2018-10-08 16:55
【摘要】:从分行业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城市体系中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高级别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但是所占比重较小。空间分布上,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集中在特大城市。由于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分布特征重组了城市等级结构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决定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此,中小城市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免造成用地和资金的浪费。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urban syste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although the high level producer services increase rapidly, but the propor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producer services tend to be concentrated in megacities. Becaus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distribution recombines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hierarchy and cities. With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the demand for producer services will increase great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ever,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determines that large cities and mega-cities have greate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new round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the waste of land and capit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must make in-depth analysis when developing producer services.
【作者单位】: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基金】:香港战略性公共政策研究项目(7001-SPPR-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6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2712)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叶嘉安;徐江;易虹;;中国城市化的第四波[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2 戴庆华;;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3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4 韩坚;;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5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6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7 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6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9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10 黄志龙;;中国传统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勇;李廉水;胡俊成;;现代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发展阶段特征和对南京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颖,赵民;论区域发展差异与总体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关联性[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3 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4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5 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6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7 李江帆;;两广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1992年05期

8 许宪春;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9 王子先;;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选择和路径[J];经济界;2007年01期

10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J];经济学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2 秦诗立;徐忠明;;浙江服务业发展态势判断[J];浙江经济;2007年06期

3 陶峻;;现代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36期

4 周鹏;余珊萍;胡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5期

5 张旺;申玉铭;周跃云;;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J];热带地理;2011年04期

6 刁彩虹;;深圳服务业发展特征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7 钟韵;闫小培;林彰平;;高等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输出空间特征——基于广州商务服务企业行为的探讨[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8 左双双;;天津市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10 郑长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莉;;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鹤春;张怀野;;推进沈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对策构建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第六章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7 于琨;张展;李怀忠;;生产性服务业与辽宁生态省建设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高丽峰;王兴权;曲丹丹;;基于互动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9 李四化;;关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 欧杏;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突破[N];衡阳日报;2008年

2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3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4 杨中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N];台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丁波;西郊“2.5产业”渐成气候[N];解放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10 时报记者 张泓;滨海新区发力生产性服务业[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欣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9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于力;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胡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57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257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