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酒店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8 11:05
【摘要】: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将知识、技术发展与创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酒店这种典型的服务性企业而言,服务产品易模仿、不受专利保护等特性要求酒店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服务创新来保持或者增加持续竞争力,而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又决定了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一线员工是酒店服务创新的主要来源。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成为了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隐性知识构成了企业知识系统的主体内容。酒店如何管理一线员工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并利用其促进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成为了酒店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以“隐性知识共享”为切入点,以8家高档酒店的一线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与服务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路径,以期为酒店服务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前因变量的构成主要包含隐性知识共享态度、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和隐性知识共享环境三个维度,且这三个维度均对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服务创新行为的两个阶段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服务创新构想执行的影响不完全通过服务创新构想产生的中介效应来达到; 4.探讨了一线员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在各个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其中性别和教育程度在研究变量上产生了显著的差异性。 本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站在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有助于酒店激发一线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隐性知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转变酒店管理者隐性知识管理的态度、构建酒店一线员工隐性知识管理体系等。论文的结尾回顾了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Abstract]:The proportion of service econom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higher and higher.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ombining knowledg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For a typical service enterprise such as hotel, the service product is easy to imitate and not subject to patent protec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that the hotel must maintain or increase its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continuous service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servic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decide that the front line staff who contact with customers face to face is the main source of hotel service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ming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become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acit knowledge constitutes the main content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system. How to manage the tacit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hotel staf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hotel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take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akes the front-line staff of 8 high-grade hotels 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and service innovation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e path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hotel service innovation.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draws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 1. The composition of predependent variables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mainly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ttitude,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motivation and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environment. And these three dimension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employee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2.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two stages of service innovation behavior. 3.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ployee service innovation concept is not completely achieved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service innovation concept; 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of demographics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line employees in various research variables, in which gender and education level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udy variabl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measures which can help the hotel to stimulate the service innovation behavior of the first-line staf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including: changing the attitude of hotel managers'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struct the hotel front line staff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2.92;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镇鸿;王莉红;许彦妮;;知识共享及创新行为——R&D人员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作用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许春晓;邹剑;;酒店员工知识共享对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11期

3 王艳子;罗瑾琏;;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5期

4 王艳子;罗瑾琏;;组织自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5 刘冰峰;;基于集成驱动的产学知识共享动力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2期

6 张星星;陈雪琼;;基于SNA的企业内部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以酒店业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杨颖;;酒店内部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服务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8 颜宁;;团队文化、知识共享与服务创新间的关系研究——以福建省高星级酒店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路琳;梁学玲;;知识共享在人际互动与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10 钟耕深,赵前;团队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风险、障碍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平;胡艳军;;高校教师知识共享问题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朱安;;营造知识共享文化 指导员工行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钟高;;组织结构、信息体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研究——基于组织知识共享理论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志杰;刘瑞林;;浅论广州本田的知识管理[A];第10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陈湘;;索引与信息服务[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建华;魏海标;;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策略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六平;;集团内部如何真正解决知识共享的关键问题[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盛虎;;知识管理视野下政府对自然危机管理的策略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永斌;孙东川;;协同商务环境下知识共享的利益分配方法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汪黎君;;由团队知识的形成看医学工程部的知识共享[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富强 葛新权;建立知识共享管理系统的思路[N];首都建设报;2010年

2 吴建中;知识共享的关键在开放[N];文汇报;2005年

3 易水;美国银行如何实现知识共享[N];人民邮电;2004年

4 王春燕;知识共享在中国:从理念到现实[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记者 郑昭;面向创新的知识共享与进步论坛暨IET荣誉会士授予仪式在榕举行[N];福建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魏小毛;知识共享与著作权保护的平衡[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宁杰;知识共享:数字时代著作权保护新理念[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艾新;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实现企业知识共享[N];中国经营报;2007年

9 曾菊敏;六○二所以知识共享推动技术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7年

10 韩永军;知识有偿共享:如何变为现实?[N];人民邮电;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2 田雯;通过激活社会资本在虚拟社区中实现知识共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周勇士;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丽丽;大学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国波;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宋志红;企业创新能力来源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何];水电建设项目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机理与要素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豪;知识共享在团队过程与团队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蒋凯;基于灰色理论的项目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沈旭文;威客模式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康;知识型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志伟;基于MIS的A公司知识挖掘与知识共享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宗胜亮;网络环境下合作R&D项目的知识共享机理及促进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付桃红;软件外包中发包方与接包方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作凤;知识共享机制及其在企业中的构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9 赵玉洁;跨学科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吕程;项目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与绩效结果[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8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278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