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服务创新轨道概念初探:兼评技术轨道的适用性

发布时间:2018-11-23 15:19
【摘要】:基于对技术轨道理论的评述,从服务自身的特性出发,对服务创新轨道的概念进行归纳分析,阐释服务创新轨道的内涵、特性,比较服务创新轨道与技术创新轨道的异同。结果显示:第一,解决因服务特性而产生的问题,是形成服务创新轨道的根本基础,这内在规定了服务创新活动的方向和路径;第二,市场、科技和制度环境等外部规定性要素,以及企业的战略和知识基础等,也对服务创新轨道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服务创新轨道的概念更为宽泛,与具有严格内在技术规定性的制造业技术轨道相比,服务创新轨道具有多样性、非排斥性、弱连续性等特性;第四,技术轨道理论只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服务创新,技术轨道是服务创新的一种可选轨道。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technology track theory, the concept of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itsel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are explained,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rack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solving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fundamental foundation of the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which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the service innovation activities; Second, the mark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external regulatory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knowledge base,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Third, the concept of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is broader. Compared with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rack with strict inher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service innovation trac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non-exclusion, weak continuity and so on. Fourth, technology track theory is only suitable for service innov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echnology track is an optional track of service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服务创新轨道理论研究”(10JJD630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义轨道理论:基于后发国家追赶视角的研究”(20101301487)
【分类号】:F719;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杰;高旭东;田也壮;周作伟;;开放条件下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J];技术经济;2010年09期

2 吴贵生;林敏;;广义轨道理论探讨[J];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3 郑雨;;技术范式与技术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年04期

4 刘建兵;柳卸林;;服务业创新轨道的形成机制及对追赶的战略意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9期

5 姜红;赵树宽;余海晴;;技术轨道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6 杜跃平,高雄,赵红菊;路径依赖与企业顺沿技术轨道的演化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胜国;;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1期

2 章冬梅;;谈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如何做好项目申报工作[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朱振才;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与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吴怡;张本越;;中西式快餐的技术创新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李迎君;;基于产业特性视角的服务业创新特点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02期

7 徐向艺;任荣;;中、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比较研究——国际经验与启示[J];比较管理;2011年02期

8 孔祥智;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朱思群,赵其斌,李玉坤;《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的市场竞争战略[J];编辑学报;2005年04期

10 游文丽,王彤;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登峰;;产业集群转移和衍生——基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康永久;;教育创新:一种非技术立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4 李成龙;刘智跃;;产学研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中楷;刘佳;;基于专利引文网络的技术轨道识别研究——以风力发动机领域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奚隽;;在科技兴安视野下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付丽;;区域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对策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张志成;;论实质审查制度的改革[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9 朱方伟;;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陈建成;张绍文;田明华;高春全;;林业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韦铁;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志榕;从“创意”到“项目”[D];中南大学;2010年

8 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齐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令狐克波;企业创新网络配置模式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华菁;以提升绩效为目标的军队科研机构现代信息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季春;基于企业生态位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郝文君;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辉;D公司新型密炼机产品创新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永慧;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林,陈春宝;沿技术轨道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J];当代经济科学;1997年05期

2 高旭东;“后来者劣势”与我国企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对策[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3 黄志民;陈彪;郭海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技术轨道特性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柳岩;;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评价[J];技术经济;2010年12期

5 肖远飞;;我国汽车业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6 石盛林;薛锦;;竞争战略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7 苏楠;吴贵生;;核心元件产业追赶问题研究——以我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为例[J];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8 李浩,戴大双;基于技术轨道识别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9 张杰;刘东;;产业技术轨道与集群创新动力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10 黄鲁成;蔡爽;;基于专利的技术轨道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龙一;动态能力的内涵解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赵红菊,高雄,杜跃平;基于技术轨道的企业多元化[J];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3 夏长清,左仁淑;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4 豆均林,张念萍;基于服务特性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型研究[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5 杜跃平,高雄,赵红菊;路径依赖与企业顺沿技术轨道的演化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4期

6 王信川;中关村最具创新能力六家公司之四 方正:永不偏离发展核心技术轨道[J];经济;2005年Z1期

7 黄杞宣;GB/T19004.2—IS09004—2连载 基本知识(三)[J];珠江水运;1996年06期

8 和矛;李飞;;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9 刘昌年;梅强;;我国高技术企业基于技术轨道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10 徐远;张群;;服务质量的特性与功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晓言;;交通技术轨道论实证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跃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与培育技术创新轨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单莉莉;张亚卓;;急诊护理服务特性[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戴小枫;;自主创新、技术轨道、技术路线图分析与创新思维[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董希贵;陈鹏;;对海事测绘行业创新技术轨道的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6 张慧良;张力;张卫斌;沈雪峰;陈金良;;区域雷电业务技术轨道和防雷减灾工作体系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陈渝中;栾玉琴;;论科技自主创新[A];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杜继臣;于春燕;;浅谈现代医院的医疗管理[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文晓云;;技术引进、跟踪模仿与再创新的演进分析——以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为例[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10 祝尔娟;;立足自主创新、提高开放水平、促进产业振兴的途径研究——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思考[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路风 封凯栋 曹崴;技术竞争关系国家利益[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傅蕴德;突破原有范式[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王育琨;中国品牌国际化应回归技术轨道[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守营;分轨教育:向最优化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路风 封凯栋 曹崴;中国不能再成为国外新技术的试验田[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傅勇;3G中国标准有点高烧[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慧芳;激情背后的另面顺驰[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给新技术以应用机会[N];科技日报;2005年

9 路风 封凯栋 曹崴;遵循应用改进技术规律 TD-SCDMA必须单独组网[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路风 封凯 栋曹崴;系统标准突破就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N];中国工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陆晓芳;吉林省主导产业技术发展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吴宪忠;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艳华;产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孙启贵;技术与社会的创新及其协同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彦;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婷;服务业跨国公司网络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姜红;基于技术关联性视角的产业创新模式与技术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昱,

本文编号:2351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351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