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策应:深圳个案
[Abstract]:Schumpeter's business cycle theory and Arriki's system accumulation cycle theory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rom this frame,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not only the recession stage of the economic cycle, but also the stage of financial expansion. The cultivation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lus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this stage, and these two aspect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condition each othe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economy should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inancial expansion and foster innovative clusters that can guide the economy into a new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苞;雷家殨;;基于科学的创新与基于技术的创新——兼论科学-技术关系的“部门”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4年09期
2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怡;[N];科技日报;2014年
2 李来 本报记者 刘传书;[N];科技日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悦;黄邦根;;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赵光元;丁俊萍;;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农村基层民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易在成;;主权财富基金:界定、争议及对策探讨[J];比较法研究;2012年01期
5 陆国庆;产业创新:超越传统企业创新理论的新范式[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6 徐燕茹;;精英主义与我国的乡村治理[J];才智;2010年31期
7 范明英;;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民主政治建设矛盾的破解与超越[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8 吴练达;薛睿;;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贸易的产生和演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朱建波;;当前村民自治改革的制度变迁困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德祥;;论党的基层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沧桑;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2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冯兴元;毛寿龙;;单一税的理论基础[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5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王建国;;对经济价值论历史建构的当代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高奇琦;;新中国政党与公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政党类型学和功能主义路径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魏青松;;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社会学解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2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4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6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8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9 龚少情;独一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蒙泫润;1986年以后菲律宾的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4 彭冲;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周文龙;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晓璐;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亮;抗争政治理论视域下的民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东峰;融资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智恒;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凡;李勇;;科学-技术关系的历史逻辑与当代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3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4 林苞;雷家殨;;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与动态——对青霉素和晶体管案例的重新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涛;钟书华;;创新集群政策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2 龙开元;;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3 龙开元;;创新集群的发生模型与演进过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2期
4 姜维军;张见超;;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博弈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5 王炳富;刘芳;;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6期
6 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中国情境下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11期
7 陈光华;王建冬;郭明军;;中美俄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6期
8 陈剑锋,凌丹,万君康;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与知识集成分析[J];科研管理;2001年05期
9 吴琼,郎锡君,吴海西;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4期
10 李宝山,廉勇;提高管理技术 推动自主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王海源;谢洪明;余志良;蓝海林;;整合创新主体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解学梅;;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张欣;;哈尔滨市创新能力的成长与提升研究:副省级城市比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克群;;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朱孔来;孙小素;闫峰;;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理论及其统计监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张玉明;;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向阳;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实践选择与案例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新区宣统部、科技局联合调查组 张晓平 刘斌 袁学军 恽爽 王靖 周瑜萍 张友平;把打造“创新型高新区”作为第一战略[N];常州日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海生 厦门高新区管委会 林芸;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迈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杨伟清邋于雷;长春高新区:软件产业带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杨文利;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刘志奇;建设一批创新集群[N];经济日报;2007年
6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教授 辜胜阻;六大对策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志新;民企创新勇立潮头[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姜辉 钟林钧 本报记者 丁秀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N];科技日报;2013年
9 王国春 徐国志 本报记者 刘湘竹;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打造创造力产业创新集群[N];大连日报;2013年
10 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N];浙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山;产品创新平台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3 林秀玉;创新集群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晶晶;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余泽民;创新集群模式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刘馨然;创新集群中政府的组织过程及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羽飞;创新集群主体创新协同收益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彭子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环境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8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38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