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高星级饭店客人感知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2 15:14
【摘要】:国内外对饭店舒适度的研究停留在一般概念性探讨上,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文章以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等相关理论,得出饭店舒适度的概念,并初步构建饭店舒适度指标体系。然后以高星级饭店入住者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频数分析、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筛选并确定了高星级饭店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显示,客人感知舒适度一级因子中,心理舒适度受重视程度最高;客人总体舒适度感知受知觉舒适度边际影响较大;从行为舒适度来讲,外部环境行为与内部环境行为同样对客人舒适度感知产生较大影响。舒适度与顾客满意度相关性较高,饭店舒适度对顾客满意度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影响高星级饭店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由高至低依次是基本服务、人体感知、外部环境行为、设施用品、个性服务、内部环境行为和装饰风格。
[Abstract]:The study of hotel comfort at home and abroad stays on the general conceptual discussion and lacks systematic and in-depth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gonomics,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obtains the concept of hotel comfort, and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hotel comfort. The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occupants of high-star hotels. Through frequency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fort degree of high-star hotels was selected and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sychological comfor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first-order factor of perceived comfort, and the marginal effect of perceived comfort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order factor of perceived comfort, and that 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comfor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erms of behavioral comfort, extern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lso have a great impact on guests' comfort perception. Comfort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hotel comfor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fort of high-star hotel are basic service, human body percep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facility supplies, individual service, intern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decoration style from high to low.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广东省旅游局;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9JDXM63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A790085)资助~~
【分类号】:F719;F27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原;饭店的舒适度[J];饭店现代化;2004年12期

2 倪红;;饭店客房舒适度管理[J];饭店现代化;2007年07期

3 邓明艳,孔胜;浅谈顾客价值与饭店顾客的忠诚感[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邓念梅;饭店顾客满意度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年05期

5 严志华;范华;;灰色关联度分析在饭店顾客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以无锡市高星级饭店为例[J];江苏商论;2010年06期

6 温江;吴纯渊;;北京市不同星级酒店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17期

7 洪文艺;钟永德;李文明;阿乃法;;基于饭店业核心内容的舒适度营造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9年34期

8 杨丽萍;;基于饭店服务品牌的舒适度评价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罗逸苇;;鞋类产品舒适度研究综述[J];中国皮革;2005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惠;段万春;徐晓军;;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2 吴世刚;穆红;;灰色关联分析在服装专业课考核中的应用探讨[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云耀;周琳;;宾客中心视角下的饭店立法体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4 侯海玉;;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饭店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梅;;旅游饭店提升顾客满意度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04期

6 魏俊岩;;灰色关联分析在大学生素质测评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8年17期

7 汪侠;刘泽华;张洪;;游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与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强莹;马耀峰;;浅谈青海经济型饭店服务品牌的树立[J];经济师;2010年07期

9 房莹莹;;谈顾客体验管理理论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7期

10 仲建兰;陈雪琼;;近年来国内外饭店服务研究述评[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文艺;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学鹏;基于激励理论小家电产品顾客满意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全龙;鞋楦对女鞋舒适性的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孙斌;基于PVDF传感器的运动鞋设计测试分析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利;基于情感因素的高星级酒店形象识别系统(CIS)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周知子;参照群体对老年人大型节事感知价值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蒲红;经济型酒店顾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媛;高跟鞋鞋底改良对行走的力学影响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李敏;基于GIS青岛休闲度假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9 谢时莉;成都星级饭店会议服务与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严燕莉;基于感知价值的饭店忠诚宾客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俊刚;王淑娟;;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2 李原;饭店的舒适度[J];饭店现代化;2004年12期

3 倪红;;饭店客房舒适度管理[J];饭店现代化;2007年07期

4 薛惠锋;;使命与挑战——构建节约型旅游生态饭店[J];饭店现代化;2008年01期

5 李梅;;旅游饭店提升顾客满意度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04期

6 杨双钊,罗晓光;基于体验模糊性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邓念梅;饭店顾客满意度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年05期

8 马承宝;;环境舒适度与奶牛健康高产[J];中国乳业;2008年01期

9 张志军;试论游旅饭店价格的特性及其价格策略[J];旅游学刊;1990年03期

10 王大悟;满意度·敬业度·认同度——关于旅游企业服务利润链的另类思考[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胜富 ,薛伟 ,张国琪;DSS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2 杨俊凯;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浙江统计;1996年08期

3 张行周;王克荣;;科研课题立项的评价指标体系 及其数学模型[J];四川石油经济;1998年03期

4 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J];经济问题;2002年01期

5 范戎凯,赵静珍,李正涛,孙兰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刘晓梅,李秀春;构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唐晓东;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年07期

8 张益新;梁耀能;;关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05年12期

9 王玉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模糊评价[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赵刚;;用标准界定[J];软件世界;200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金亮;钱家航;雪梅;;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刘晓波;;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网络层次分析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晓波;张俊容;;基于ANP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玉娜;李洋;;创建宜居城市的初步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刘中文;姜小冉;张序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舒伟;张晶;严丽平;周铭;;上海市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程瑶;马放;杜大众;王强;;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王仰东;;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内蒙古财经学院课题组;;基于内部审计为主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构建[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昌法;;关于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 对策及评价指标体系[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申;如何确立地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谢世强;国家发改委公布纯碱硫酸清洁生产评价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通讯员 郑斌;重庆社科院完成市委市政府重点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会长 桂强芳;避暑旅游与“贵阳指数”[N];贵州日报;2007年

5 吉建;公司输变电工程造价评价指标和造价分析报告通过审定[N];国家电网报;2007年

6 孙昂;我省制定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张毅邋王优玲;我国将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于鸿君;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 吴跃强;南昌荣膺“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N];南昌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马士龙;北京推出农村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方法[N];中国信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地理信息工程综合评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闫进宏;领导集体的领导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文宗川;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琳;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凯;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程广仁;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肖英;信息保障及其评价指标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琛;绿色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俊芳;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测度[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3 庄成杰;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统计测评[D];湖南大学;2009年

4 曹建东;国家创新战略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刘红娟;油茶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尤小象;运动休闲产业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毛智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输电网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企业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赵进;灌区干旱评价系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树芳;高危城区应急救援体系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8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38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