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演进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05 10:07
【摘要】:集聚理论是产业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的就是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带动经济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理论研究对于现在中国所处的转型经济时期的现实意义重大。 本文建立在相关集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传统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的区别,,认定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理论研究不能完全复制制造业集聚已有的研究成果,独立的、针对性的分析显得很有必要;其次,本文在完成了基础集聚理论的铺垫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的分析这两项工作以后,通过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原因-现状测度-演进过程”分析框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形成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两个角度进行了定性阐述;现状的测度和演进过程的分析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其中,集聚现状的测度主要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这三个指标的结果进行描述,而对演进过程的描述则主要是建立在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分别进行了生命周期的划分、集聚区内企业间的互利共生分析和各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实证测算。 通过上的分析,本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象确实存在,而且部分行业的集聚演进已经接近发展期的末期,即将进入成熟期;第二,根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扩大集聚效益或者说增加集聚产量的落脚点应该是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广度方面应该主要借助IT技术、物流网络等内部行业间的互补优势,实现服务产品市场辐射半径的扩大;深度方面主要通过生产企业服务外包等模式的大力推广,加深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层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柏龄;;拓展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思路[J];有色设备;2008年05期

2 杨旭;;“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8期

3 孙永波;于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刘须奎;李树英;张静;;发达国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1年28期

5 刘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王文艳;;不断“提速”的现代服务业——来自千强第一镇玉山镇的报道之二[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11期

7 吕恩培;;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J];特区经济;2006年01期

8 赵洪生;赵云华;;2.5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突破口[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10期

9 潘海岚;;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7年12期

10 王煊;;论现代服务业业态及其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四章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2 韩玉奇;;要积极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软环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孙源志;;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平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专业市场的路径选择——里水与周边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比较[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5 冯艳;付瑶;;关于沈阳经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李兰;张小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与制度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玉梅;李毅超;魏锁焕;范玉双;;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贾占军;;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助推关天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曹晓丽;杨震;王颖振;;市场需求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对接平台建设——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李春林;让服务经济成为发展的主动力[N];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马浩剑;如果你有技术不懂管理 这里也能帮你成为老板[N];常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杜丹丹 通讯员 文庆华 洪泽文;强化“双轮驱动”做大三产[N];中山日报;2009年

4 记者 尤薇;359家企业二三产分离[N];苏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邵珍;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文汇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高超;享受服务型社会的来临[N];国际商报;2010年

7 罗雯瑶 本报记者 王春;活力源自“轻”变“绿”[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颖;中化国际的《“甩手掌柜”日志》[N];解放日报;2009年

9 温新 记者 李娟;推介会现场 6个北京项目签约温江[N];成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柴国荣 邹建锋;台州生产性服务业悄然崛起[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王淑梅;现代服务业系统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夏青;现代服务业演化机制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波;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志伟;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聂武;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8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恒;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段江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深圳模式比较及借鉴[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9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69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