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产业集聚的分析
【图文】:
了明显的波动,,而其他的三个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聚指数值的波动要平稳许多; 尤其是金融、保险业( J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F) 的集聚度几乎要达到接近直线的程度。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住宿、餐饮业( I) 在2003 ~ 2005 年中的集聚度有所波动,且波动类似于倒“U”型,到了 2006 年及其以后的年份中,其集聚度指数同制造业的集聚度变化是平稳的,甚至几乎是同步的就 2003 ~2009 年的总体变动趋势来看,除了租赁和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文;;FDI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2 周鹏;余珊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贡献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文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地区制造业比较与评价[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黄莉芳;黄良文;洪琳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5 朱长征;;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6 郎咸平;;房地产魔方[J];新一代;2009年10期
7 廖利兵;;制造业进口与其产出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假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8 陈智刚;马俊生;;云南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物流技术;2011年11期
9 罗薇;吴晓;高琪;王少华;;基于整体性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可靠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10 贾磊;;福建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功玉;史卫;;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巩在武;吴杰;;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及消耗总量趋势预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吴晓隽;高汝熹;杨勇;罗守贵;;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空间布局及结构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朱道立;;国内外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综述报告[A];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薛有志;刘素;纪鑫;;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建立“网络仓库+24/48配送”物流服务模式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10 刘俊杰;;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功能转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瑞蔓;制造业“转身”诉求与“金蓝领”路线[N];青岛日报;2009年
2 凌朔;美制造业重现增长 就业市场依旧低迷[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记者 周建越;制造业回暖催生苏城用工需求[N];苏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皮泽红;广东推动制造业低碳化[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驻墨西哥经商参处;墨制造业一季度新增岗位4.5万个[N];国际商报;2010年
6 记者 孙韶华;超80%反垄断案件发生在制造业[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宋斌斌;八成结案反垄断审查集中在制造业[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吴蓉;制造业成为我市用人需求大户[N];韶关日报;2009年
9 罗煌 胡江 记者 高洁;南昌今年最缺制造业人才[N];南昌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邓小敏 通讯员 张雪健;制造业仍是缺工重点[N];韶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蒋荷新;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刘佳;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路径选择[D];同济大学;2008年
7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马小平;宏观质量管理与质量竞争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徐卓顺;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建模原理、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董琨;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红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薇;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蔡霞;关于制造业中新设计外购部件项目管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曾娟晖;进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龚洋龙;制造业能源消费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曹晓超;中国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姚芳;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9 步晓明;制造业绿色产品集成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10 吴孔丽;武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58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