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创意产业中企业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4 12:21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已成为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当前,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要从“文化之邦”走向“创意之邦”,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创意产业将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 本文以研究创意产业中企业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为主题,借助创新扩散的理论,探索了提高企业的创意扩散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全文的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理论导出、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在理论导出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然后回顾了创新扩散的理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以上两部分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吸取了国内外学者在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的精华,同时结合我国创意产业的特点,形成了本文的主导研究思想,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模型。 在实证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对国内四十余家创意产业企业进行调查和问卷收集的定量分析,得出影响企业创意扩散的创意本身特征、创意接受者特征、环境特征和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十一个因素,并进一步验证这些因素与企业创意扩散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创意扩散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与创意扩散率的关系模型。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访谈研究与文献研究阶段,确定创意扩散率的度量标准和影响因素指标,初步形成并验证本研究的构思。第二阶段是问卷研究阶段,针对我国创意产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在结论与启示部分,首先得出了修正后的模型,表示出四大维度经过因子分析得到新的十一个因子分别对三个不同维度的创意扩散率指标影响的结论。然后针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解释,并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意扩散率的若干建议。
【图文】:

市场基础,战略产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意产业中企业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人们将不再追求对资源、能源和农产品的更大消费,而是追求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同时,对时间与智慧价值的追求,很明显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消费指向(未来与过去)既追求高产值的高科技时代,也追求高产值的手工艺时代。创意产业则恰如其分地满足了怀旧与创新在现实中联接和融合。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政府首先认识到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英国早在1997年便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而美国由于其特殊的文化构成,文化创意产业无形中已得到大力发展。亚洲的日本、韩国因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意产业勃兴的市场基础见下图:

城市竞争力,路径,精神性,艺术天才


图2.1创意产业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路径(厉无畏,2006)金元浦(2006)提出,创意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可以从创意需求、创意产品、创意人员等三方面来探索。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风险;创意为王与创意产业的精神特质;创意产品的爹样性与差异性;纵向区别与横向区别。他提出,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种精神性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尽管创意产业的组织结构与交易过程十分复杂,但其核心仍然是创意。创造性是创意产业的生命线。同时创意产业的这些特性表明了创意产业必然超越过去时代的产业水平和产业模式,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它既要求创意产业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架之上,又具有自身对文化承传、精神创造、意境营构和可遇不可求的艺术天才及其灵感的追求;由于创意产业更多地具有文化艺术的特性,需要“波西米亚”式的艺术天才的灵感突发,因而其风格、基调、艺术特色更多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719;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聪;;知识流入、企业创意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艳;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扩散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言萍;烟台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惠;苏州设计产业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王蕾茵;基于GEM模型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隋梦晴;集群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实证和仿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梅琳;无形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创意产业新创企业成长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于婷;论我国发展创意产业中的新思维[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63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663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