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广东省服务外包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0-07-05 16:44
【摘要】:服务外包作为参与国际服务生产和分工的最新形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引擎,推动了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化。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服务外包也已经成为其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由服务外包驱使而进行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对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都较多,但是,针对地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前人对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以及部分区域发展模式为研究基础,以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简要的概述为出发点,归纳了广东省自身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础条件,并总结了广东省服务外包发展的四个整体特征。进而,在对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影响服务外包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影响广东省服务外包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深度挖掘究竟哪些因素是影响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从而进一步探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这四个服务外包城市相应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广州——人缘优势和新兴产业引导发展模式;深圳——大型企业领先发展模式;珠海——成本优势推动发展模式;佛山——政策倾斜促进发展模式。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广东省服务外包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广东省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认为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支撑条件;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主要增长点,在珠三角地区实施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政策趋同的条件下,应着重凸显服务外包城市的比较政策优势;重点培养和引进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服务外包的技能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
【图文】:

城市分布,城市分布,外包,基地


地区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出口额的59.4%,中国在已有数据的7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位。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为3589.56亿美元,其国际市场结构如图3一3所示,亚洲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市场,占21.0%和16.9%。而在亚洲地区的市场结构如图3一4所示,其主要出口市场为港澳地区,市场份额高达59.5%,其次是东盟和日本,各占13.6%和8.8%,中国台湾地区仅仅占2.0%左右。由此看来,我国在国际市场的排名逐年提升

中国外贸出口,亚洲市场,市场结构


1.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图3一3:中国外贸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2009)图3一4:中国外贸出口的亚洲市场结构 (2009)3.2广东省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础条件 3.2.1服务外包通信、网络、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善的通讯网络为服务外包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如人力资源管理、呼叫中心、远程培训、系统运营维护等离岸服务外包都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搭建的网络平台来实现的。通信、网络、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使服务外包企业可采用多种方式与服务对象或同行业企业进行信息沟通、推广、协作和交易,包括电话、视频、数据传输等等以实现国际网络的市场信息的交流。1、通信设施和互联网基础资源建设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J一东省己建成了一个国内领先、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电信通信基础网络体系,互联网得到了深度发展,通信设施和互联网建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络文化、网络经济的快速普及,这将使服务外包在多种多样的新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东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参见图3一5。截止2009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395.24万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晓军;银行业务外包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启示[J];城市金融论坛;1999年06期

2 赵楠;;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J];当代亚太;2007年03期

3 邵学言;Randall O.Chang;;美国银行业离岸服务外包分析[J];南方金融;2008年05期

4 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6期

5 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11期

6 刘重;;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4期

7 李元旭,吴晨;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初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8 张明志;;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1期

9 袁永友;;服务外包与示范城市差异化发展[J];国际贸易;2009年09期

10 吴国新;高长春;;服务外包理论演进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隽;广州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产业的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陈~

本文编号:2742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42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