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03:50
【摘要】: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货物贸易受到冲击,服务贸易开始被更多国家所关注。各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尤其是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外包服务发包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服务外包的承接国来说,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低能耗等特点,因此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同时对拉动GDP的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作为承接服务外包的后起之秀,起步较晚,在新一轮全球外包产业转移来临之际,如何把握好机遇,实现弯道超越,提高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基于这一思考,展开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研究,通过发挥固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积极创造条件打造动态比较优势,以更高的水平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的服务业不断深入国际市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跨越。 本文从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分类引入,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文献,综述目前服务外包领域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的现状,分析中国服务外包的规模和结构。为了深入分析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在国际上的水平及竞争力地位,文章引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MS)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个参考性指标,从整体规模的国别对比和分类服务外包项目的比较分析来研究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从竞争力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也较高,但是中国仍属于第二层次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在主要的ITO、BPO、KPO外包项目中的竞争力还未凸显。 为了探究其原因,提高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我们从影响竞争力的内在因素—比较优势出发,参考波特的钻石模型,从产业基础、环境因素、成本因素、人才资源、企业策略等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所在。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在上述领域都有比较优势,但是这些比较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能很好地带动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了准确地把握哪些比较优势没有凸显,需要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为此,论文对我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参考《2010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研究报告》选取了排在前列的加拿大、印度、俄罗斯、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西班牙10个主要承接国家,选择了一些影响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借助EVIEWS3.1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各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其中,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的规模、制造业的支持以及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但是在劳动力资源以及大型服务外包企业方面还没有显示出竞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提高。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原有的优势有可能成为劣势,原有的劣势也有可能转化为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固守现在静态的比较优势,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竞争优势所在,并通过积极的人为策略不断打造动态比较优势,才能创造和实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的竞争力。结合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劳动力廉价低层次的现状,要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完成人力资本从“量”转变为“质”的优势。服务外包企业也要从分散经营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转变为规模效应的“差异化竞争”。因此,只有不断转变静态比较优势,结合中国现有的资源与环境打造动态比较优势,才能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F224
【图文】:

全球服务,市场结构,外包


《究报告》数据(详见图l)可以看出,在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中美国占约45%,欧盟占近34%,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但是欧美发包给中国的项目较少,中国承接的日本项目较多,而日本在世界发包市场的比重较小,仅有8%。因此中国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占全球服务外包总量比重较小,大约15%。但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服务外包市场有两种趋势:一是以美国的离岸服务外包方式为特征,从印度转向距离较远、成本低廉、人才丰富的菲律宾和中国等区域,中国承接的服务外包项目将逐渐增多;另一种是以欧洲的近岸外包方式为特征,随着成本的上升逐渐采取多元化的市场战略来规避风险,逐步从与本国距离较近、文化接近的爱尔兰等区域向东南亚市场、拉美市场的拓展。这也将给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应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娜;赵凯;;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年04期

2 彭迈;;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自循环机理”与比较优势分析[J];学习论坛;2011年07期

3 钟德平;;我国粮食集装箱运输的比较优势分析[J];黑龙江粮食;2011年04期

4 汤进华;刘成武;吴永兴;;基于NRCA的中国省际能源利用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5 张超;周涛;;煤矿生产区队区务服务外包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6 余秀琴;;教产积极对话筑巢聚凤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梯度求解──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专题板块亮点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7 田彤;;基于省域尺度的辽宁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种子世界;2011年07期

8 孟凡艳;孙明辉;;张家口地区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9 向艾;;中国农产品动态比较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14期

10 宋晨;马新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军;何平;;基于承接商视角的服务外包文献内容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唐宏;杨德刚;;新疆开—孔河流域生产用水比较优势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东红;韦小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分析[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武;陈德美;郑明身;;成果评介11:集团公司非核心业务重组与一体化外包管理[A];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200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5 龚波;;比较优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谯谊;;信息系统外包基础理论集成模型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占忱;;国际服务外包新发展与中国的策略选择[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8 张德红;;微观与宏观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比较优势分析[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9 龚晓莺;王朝科;邱国景;;贵州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比较优势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冬梅;曹大凯;;东北地区与台湾农业比较优势分析与合作研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莉;江北供电“六严格”强化外包管理[N];中国电力报;2010年

2 罗瞻;文印外包 有挑战更有机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1年

3 寒边;跨国公司从外包管理中受益[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4 马智宏;加强分承包方员工队伍建设 推进外包管理科学化[N];中国远洋报;2010年

5 周海华;外包管理: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N];人民邮电;2003年

6 姚小、吴荣荣;亚太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会议开幕[N];无锡日报;2011年

7 东林;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成趋势[N];发展导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张楠;清华学子的文件服务外包管理之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9 记者 王进;劳务外包重在加强用工主动权[N];中国船舶报;2011年

10 朱赤红;企业生产外包管理[N];财会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新;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选择与风险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胡水晶;承接研发离岸外包中知识产权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志新;服务外包模式下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段伟花;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关系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邵鲁宁;生产性服务外包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桂森;企业IT服务外包风险控制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晓凌;中国东北粳稻供需及产业经营状况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宋寒;不对称信息下考虑客户企业参与的服务外包合同[D];重庆大学;2010年

10 谢军;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电机产业组织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璐;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2 朱炳章;山东省服务外包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伍俐洁;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4 陈挺;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震;服务器研发外包的风险分析及控制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爽;T公司外包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于清;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8 太双;华芯公司集成电路化学品供应外包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程;长沙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谢大鹏;金融IT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4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44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