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集群的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6:51
   服务业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兴盛,并且逐步取代制造业和农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知识的产生、传播及使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知识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20世纪后半叶,随着服务业分工细化和中央商务区的出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推动世界著名城区经济的发展,并决定其国际竞争力。 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始终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上升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业逐步撤出上海。除此之外,上海面临着许多大都市所共有的问题,如劳动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上海寻找未来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动力是上海面临的一大挑战。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上海提供了一条出路。因此,在此类经济背景下研究上海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借鉴国内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总结国际著名城市纽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合上海该产业发展的金融业为先导的生态系统模型,并给予相关政策的建议。 文章总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阐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的概况,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进行定义并总结该产业特征;第三章主要介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规律,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过程;第四章将着重分析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第五章将对比上海与美国纽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得出上海应采取的措施;第六章,在前文分析和实证的基础上,为上海未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七章将总结本文的观点。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719
【部分图文】:

知识扩散,成本收益


和连续的、重复的接触与联系。当知识传播距离增加时,这类知识的交换机率信息的传达也将会因为传播链的加长而产生损失。正是由于缄默知识的这个特型服务产业的集聚才有了特殊的意义。也就是说,当传播的距离扩大时知识传损就会增加,从而增加了传播的边际成本。这正如 Glaeser et al(1992)所说,知跨走廊和跨街道比起跨海洋和跨大陆来得更容易。. 接近客户和市场,减少信息处理的扩散成本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建立在知识的整合、处理和传播之上。随着企业的集聚,够获得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 但信息的采集和扩散过程也存在成本,且成本随增加而上升,所以远离服务市场的集中生产又有其不经济性。在都市圈内, 将部集中在首都城市固然节约了信息加工处理成本, 却大大增加了信息收集和以, 在都市圈外围地区, 应该存在若干有一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同时又接减小信息扩散成本的次级服务业中心。

服务业发展,比重,服务业


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非生产性企业,其产品是无形的知识并。相反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产品价值主要体现于改善或提升被识密集型服务产业与外界环境和下游客户存在相辅相成的紧密联除了传统的因素之外,与产业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集型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06)15等人的研究分析,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人均 供需结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又不是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同步对在工业化前期,人均收入达到 1000 - 1500 美元时,服务业比重;在工业化阶段,人均收入在 1500 - 5000 美元之间时,服务业重显著降低而工业比重显著增加;当进入工业化后期或者说信息出现迅速增长,比重达到 60 %- 70 %以上。

经济模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务业具有推动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与区域内其他产业之间密切联系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粘合剂”的功能,正因为这一功增长的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iddle(1986)16也认为:“服务也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服务也是粘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生产的驱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品绝大部门不是最终的消费性服务,它所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再投入,可以提高获得知识企业的生产水平或管理水平。需要此类知识制造业等其他相关产业。因此,通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所提供的知识,区域产业内企业的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高,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知识服务业的效间投入所发挥的微观积极作用和宏观经济影响,它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工。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区域其他产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珍珍;;以质为本 稳中求升——2011家纺产业集群会议在新疆召开[J];中国纺织;2011年07期

2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的决定[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2期

3 ;山西省要打造三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0期

4 沈艳兵;;京津联合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策分析[J];城市;2011年07期

5 ;产业集群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新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6期

6 ;产业集群打造实力牙克石[J];硅谷;2011年14期

7 ;传媒经济观察[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8 丁汉青;陈铮;;中国大众传媒产业集群的实践——中国大众传媒产业集群分析(上)[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9 徐朱灵;;转变发展方式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唯一路径[J];现代家电;2011年10期

10 陈艳;;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7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朱红梅;基于产业集群的温州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星烨;基于产业集群的宜丰竹产业竞争力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8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888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