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历史发展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3 05:44
  人口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大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专业教育和人才培育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变多、逐步做大做强做优的衍变过程。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总结20年历程,关键是要做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布局和规划,文章在对养老服务专业现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直面问题并寻找出路,从而为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 

【文章来源】:社会福利(理论版). 2020,(04)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第一阶段:创立起步阶段(1999?2004)
    (一)重要政策
    (二)发展状况
    (三)标志事件
二、第二阶段:稳步发展阶段(2005?2012)
    (一)重要政策
    (二)发展状况
    (三)标志事件
        1. 建立老年教育联盟组织、开发专业教材。
        2. 建立全国民政行指委老服专业专指委。
        3. 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 举办院校养老护理员行业竞赛和老年照护国赛。
        5. 举办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三、第三阶段:持续发展阶段(2013-2015)
    (一)重要政策
    (二)发展状况
    (三)标志事件
        1. 养老护理员及失智老人照护员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2. 养老服务专业群格局初步形成。
        3. 举办全国养老产教对话活动。
        4. 师资队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 部分本科院校开始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6. 山东省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异军突起。
四、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
    (一)重要政策
    (二)发展状况
        1. 开设老服专业的高职院校快速增长。
        2. 一批老服专业院校脱颖而出。
        3. 技工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开始设置。
        4. 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服务类专业进一步复苏。
        5. 部分本科院校在积极论证开设养老服务类专业。
    (三)标志事件
        1. 认定了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2. 教育部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工作。
        3. 覆盖中高职的老服专业教学标准、教材建设框架基本建立。
        4. 建成了教育部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5. 养老护理员职业从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到开始社会化认证。
        6. 旨在促进职教三教改革的1+X证书率先在养老领域试点。
        7.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共识。
        8. 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专业本科教育实现突破。
        9. 老年专业教学领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教学成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1. 中央对养老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高屋建瓴”。
        2. 政府部门对专业和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用心良苦”。
        3. 职业院校开展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热情似火”。
        4. 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渴望“趋之若鹜”。
        5.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育尚需“冷静思考”。
    (二)基本趋势
        1.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显著,养老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2. 专业发展中的基本要素基本举办,提升专业人才质量和扩大数量任重道远。
        3. 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类专业发展中的融合发展、相向而行趋势明显。
    (三)政策建议
        1. 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下老年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2. 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3. 积极创办老年福祉大学,大力培高层次人才。
        4. 实施老年专业人才特殊扶持政策,实施入职补贴和召回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J]. 荆涛,杨舒,仲维树.  社会建设. 2019(06)
[2]新中国养老服务70年发展历史脉络[J]. 杨根来.  中国社会工作. 2019(26)



本文编号:3116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116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