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05:53
近年来全球休闲产业迅猛发展,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休闲经济时代。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城乡的和谐发展。休闲产业具有高综合、高关联等特性,是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能有效带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共生是实现城乡和谐的本质要求,以共生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研究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理论、共生现状以及协调共生发展模式,对我国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城乡产业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由六部分内容构成。第一章绪论,论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休闲及休闲产业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路线。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休闲产业基础理论、共生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链理论以及产业集群理论等。第三章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理论研究,从城乡互动理论和城乡产业互动的因素出发,探讨了城乡休闲产业的共生发展机理,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的休闲产...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结构
图 2-2 2008 年我国就业产业结构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城市休闲与乡村休闲互为消费市乡村居民,其休闲观念比较新颖,休闲需求和消费也较大。城间、特别是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的消费以及乡村居民对城市休方面的交流,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进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休闲产业具有生态性,在促进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休闲产业的高度综,使得经济发展与休闲发展密切渗透,而休闲讲求人的全面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 胡晓鹏.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9)
[2]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J]. 任迎伟,胡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8)
[3]我国发展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周天. 生产力研究. 2008(12)
[4]休闲产业与中等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J]. 黄剑锋,陆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6)
[5]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J]. 方世敏,廖珍杰.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6]旅游共生机制研究[J]. 吴世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7]基于体验经济背景的城市休闲产业集群构建研究[J]. 梁强.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02)
[8]杭州休闲产业链的整合研究[J]. 徐茜. 经济论坛. 2008(03)
[9]论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J]. 刘邦凡. 生产力研究. 2008(02)
[10]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J]. 陈柳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 马军显.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 张学忙.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 王晔.天津大学 2006
[4]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丽雅.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区域产业链研究[D]. 龚勤林.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我国城市休闲及其休闲产业的发展研究[D]. 张宝成.西北大学 2008
[2]西安秦岭北麓休闲产业带发展研究[D]. 董敏.西北大学 2008
[3]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提升[D]. 朱瑞霞.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阶段性研究[D]. 冯红英.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 陈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休闲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理论与实证研究[D]. 张维.浙江工商大学 2007
[7]旅游产品及其结构问题研究[D]. 燕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8]区域休闲产业布局与结构研究[D]. 张丽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9]长沙休闲产业研究[D]. 唐湘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6
[10]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D]. 邵昶.中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24982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结构
图 2-2 2008 年我国就业产业结构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城市休闲与乡村休闲互为消费市乡村居民,其休闲观念比较新颖,休闲需求和消费也较大。城间、特别是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的消费以及乡村居民对城市休方面的交流,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进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休闲产业具有生态性,在促进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休闲产业的高度综,使得经济发展与休闲发展密切渗透,而休闲讲求人的全面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 胡晓鹏.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9)
[2]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J]. 任迎伟,胡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8)
[3]我国发展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周天. 生产力研究. 2008(12)
[4]休闲产业与中等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J]. 黄剑锋,陆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6)
[5]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J]. 方世敏,廖珍杰.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6]旅游共生机制研究[J]. 吴世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7]基于体验经济背景的城市休闲产业集群构建研究[J]. 梁强.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02)
[8]杭州休闲产业链的整合研究[J]. 徐茜. 经济论坛. 2008(03)
[9]论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J]. 刘邦凡. 生产力研究. 2008(02)
[10]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J]. 陈柳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 马军显.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 张学忙.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 王晔.天津大学 2006
[4]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丽雅.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区域产业链研究[D]. 龚勤林.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我国城市休闲及其休闲产业的发展研究[D]. 张宝成.西北大学 2008
[2]西安秦岭北麓休闲产业带发展研究[D]. 董敏.西北大学 2008
[3]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提升[D]. 朱瑞霞.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阶段性研究[D]. 冯红英.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 陈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休闲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理论与实证研究[D]. 张维.浙江工商大学 2007
[7]旅游产品及其结构问题研究[D]. 燕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8]区域休闲产业布局与结构研究[D]. 张丽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9]长沙休闲产业研究[D]. 唐湘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6
[10]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D]. 邵昶.中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24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12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