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测度及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1 03:30
研究目标:解构2000~2011年中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动态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通过综合区分中国贸易方式的国家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企业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分别由2000年的0.2932和0.2121上升到2011年的0.3063和0.2277,上升幅度不大,但是国内服务要素对于中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贡献程度在不断提高。比较来看,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服务化程度低于一般贸易企业,但其国内服务化进程要快于一般贸易企业,呈现明显的"国内服务替代国外服务"的趋势特征。进一步考察不同行业类型、所有制属性和空间区域的异质性因素后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相对较高。研究创新:首次在考虑贸易方式二元性和企业异质性后从服务要素投入视角对中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进行准确测度和动态分析。研究价值:为后续对中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和效应评估研究提供范式借鉴,同时为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加工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
图2为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特征及其构成分解结果。总体来看,样本观察期内,中国制造业出口中一般贸易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2121上升到2011年的0.2277,上升幅度同样不大,仅为1.56%,并且如果从整个过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同样呈现“先降后升”(2000~2007年)—“再升再降”(2008~2011年)的波动状态。如果再从制造业一般出口中蕴含的服务增加值来看,一般贸易企业历年服务增加值在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中的占比不到25%,与加工贸易企业类似,一般贸易企业在制造业出口中同样存在过度依赖生产制造环节,进而导致服务增加值不高、服务要素投入较少以及服务要素投入竞争力较低等问题,上述结果也表明中国一般贸易企业的服务要素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的相对滞后。进一步从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构成分解结果来看,按照服务要素投入来源的不同,样本观察期内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和国外服务化指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1507和0.0607,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在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平均占比高达71.29%,这表明制造业一般出口中蕴含的服务增加值份额大部分源自国内。上述结果意味着,与加工贸易企业有所不同,中国制造业出口中一般贸易企业的服务要素投入主要源自国内供给。这是由于,一般贸易企业对应的产业链条大都位于国内,国内服务要素的使用相对较多,因而国内服务要素投入对于制造业一般出口服务增加值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如果进一步从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和国外服务化指数的相对变动趋势来看,随着国内服务要素供给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服务供给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内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1477上升到2011年的0.1701,而国外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0644下降至2011年的0.0576。上述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企业中同样存在“国内服务替换国外服务”的现象,然而从总体来看,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提升主要源自国内服务化指数提升的贡献,国外服务化指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
图3和图4为不同行业类型下加工贸易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特征及其构成分解结果。结合表4、图3和图4所示结果发现:第一,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例如C2(纺织、纺织品、皮革和鞋类)、C3(木材及其制品)、C16(其他制造业和回收业)行业,无论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其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提升主要是源自国内服务化指数的快速提高。相比资本、技术、知识等高级要素而言,上述行业在样本观察期内劳动要素较为充裕,因而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第二,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而言,无论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其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的大小还是增幅都要远远小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这表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要落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呈现“资本密集结构塌陷”的特征。上述“塌陷”特征的可能原因在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其中的资源行业,例如C5(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和核燃料)、C8(其他非金属矿产品)、C9(基本金属制品)、C10(金属制品)行业,其发展往往受制于“资源诅咒效应”,这些部门通常排斥高级要素的进入(Papyrakis和Gerlagh,2007;彭水军等,2017),因而导致其国内服务化进程相对较慢,这在一般贸易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工贸易的国内服务化进程相对较快,“资源诅咒效应”并不明显。第三,对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而言,无论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其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的增幅都要远远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这表明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样本观察期内的国内服务化转型程度最高。从知识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看,国内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0399上升到2011年的0.1370,增幅高达9.71%,而国外服务化指数则由2000年的0.2231下降到2011年的0.1585,基本实现了国内国外“平分秋色”,特别是2011年在C6(化学品和化工产品)、C13(电气机械和设备)行业,出现了国内服务化指数超过国外服务化指数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知识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不断通过国内服务对国外服务的要素替代,快速完成了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与加工贸易企业不同,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的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相对较慢(2000年和2011年的国内服务化指数为0.1645和0.1978,增幅仅为3.33%)。此外,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对比来看,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对于国外服务要素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例如2011年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制造业国外服务化指数在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4.61%、20.22%和20.53%。上述现象表明,对于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普通的国内服务要素已无法满足其国内服务化转型的要求,其转型更需要富含高技术水平和高知识含量的国内服务要素投入,然而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不足以支撑起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的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对于高端服务的需求只能更多依赖国外进口。图4 不同行业类型下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研究[J]. 王振国,张亚斌,单敬,黄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10)
[2]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J]. 高翔,黄建忠,袁凯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6)
[3]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事实与机制[J]. 高翔,刘啟仁,黄建忠. 世界经济. 2018(10)
[4]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技术进步:效应及作用机制[J]. 刘维刚,倪红福. 财贸经济. 2018(08)
[5]“服务化”能否为中国制造业带来绩效红利[J]. 肖挺. 财贸经济. 2018(03)
[6]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J]. 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0)
[7]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选择与绩效分析[J]. 陈丽娴. 统计研究. 2017(09)
[8]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事实与解释[J]. 彭水军,袁凯华,韦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9]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影响与机制分析[J]. 吕越,黄艳希,陈勇兵. 世界经济. 2017(07)
[10]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服务价值演进及因素决定[J]. 戴翔. 经济研究. 2016(09)
本文编号:3277244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加工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
图2为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特征及其构成分解结果。总体来看,样本观察期内,中国制造业出口中一般贸易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2121上升到2011年的0.2277,上升幅度同样不大,仅为1.56%,并且如果从整个过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同样呈现“先降后升”(2000~2007年)—“再升再降”(2008~2011年)的波动状态。如果再从制造业一般出口中蕴含的服务增加值来看,一般贸易企业历年服务增加值在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中的占比不到25%,与加工贸易企业类似,一般贸易企业在制造业出口中同样存在过度依赖生产制造环节,进而导致服务增加值不高、服务要素投入较少以及服务要素投入竞争力较低等问题,上述结果也表明中国一般贸易企业的服务要素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的相对滞后。进一步从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构成分解结果来看,按照服务要素投入来源的不同,样本观察期内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和国外服务化指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1507和0.0607,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在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平均占比高达71.29%,这表明制造业一般出口中蕴含的服务增加值份额大部分源自国内。上述结果意味着,与加工贸易企业有所不同,中国制造业出口中一般贸易企业的服务要素投入主要源自国内供给。这是由于,一般贸易企业对应的产业链条大都位于国内,国内服务要素的使用相对较多,因而国内服务要素投入对于制造业一般出口服务增加值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如果进一步从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和国外服务化指数的相对变动趋势来看,随着国内服务要素供给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服务供给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内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1477上升到2011年的0.1701,而国外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0644下降至2011年的0.0576。上述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企业中同样存在“国内服务替换国外服务”的现象,然而从总体来看,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提升主要源自国内服务化指数提升的贡献,国外服务化指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
图3和图4为不同行业类型下加工贸易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特征及其构成分解结果。结合表4、图3和图4所示结果发现:第一,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例如C2(纺织、纺织品、皮革和鞋类)、C3(木材及其制品)、C16(其他制造业和回收业)行业,无论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其制造业服务化指数的提升主要是源自国内服务化指数的快速提高。相比资本、技术、知识等高级要素而言,上述行业在样本观察期内劳动要素较为充裕,因而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第二,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而言,无论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其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的大小还是增幅都要远远小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这表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要落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呈现“资本密集结构塌陷”的特征。上述“塌陷”特征的可能原因在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其中的资源行业,例如C5(炼焦、精炼石油产品和核燃料)、C8(其他非金属矿产品)、C9(基本金属制品)、C10(金属制品)行业,其发展往往受制于“资源诅咒效应”,这些部门通常排斥高级要素的进入(Papyrakis和Gerlagh,2007;彭水军等,2017),因而导致其国内服务化进程相对较慢,这在一般贸易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工贸易的国内服务化进程相对较快,“资源诅咒效应”并不明显。第三,对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而言,无论是加工贸易企业还是一般贸易企业,其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指数的增幅都要远远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这表明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样本观察期内的国内服务化转型程度最高。从知识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看,国内服务化指数由2000年的0.0399上升到2011年的0.1370,增幅高达9.71%,而国外服务化指数则由2000年的0.2231下降到2011年的0.1585,基本实现了国内国外“平分秋色”,特别是2011年在C6(化学品和化工产品)、C13(电气机械和设备)行业,出现了国内服务化指数超过国外服务化指数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知识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不断通过国内服务对国外服务的要素替代,快速完成了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与加工贸易企业不同,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的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相对较慢(2000年和2011年的国内服务化指数为0.1645和0.1978,增幅仅为3.33%)。此外,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对比来看,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对于国外服务要素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例如2011年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制造业国外服务化指数在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4.61%、20.22%和20.53%。上述现象表明,对于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普通的国内服务要素已无法满足其国内服务化转型的要求,其转型更需要富含高技术水平和高知识含量的国内服务要素投入,然而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不足以支撑起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的国内服务化转型进程,对于高端服务的需求只能更多依赖国外进口。图4 不同行业类型下一般贸易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研究[J]. 王振国,张亚斌,单敬,黄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10)
[2]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J]. 高翔,黄建忠,袁凯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6)
[3]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事实与机制[J]. 高翔,刘啟仁,黄建忠. 世界经济. 2018(10)
[4]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技术进步:效应及作用机制[J]. 刘维刚,倪红福. 财贸经济. 2018(08)
[5]“服务化”能否为中国制造业带来绩效红利[J]. 肖挺. 财贸经济. 2018(03)
[6]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J]. 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0)
[7]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选择与绩效分析[J]. 陈丽娴. 统计研究. 2017(09)
[8]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事实与解释[J]. 彭水军,袁凯华,韦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9]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影响与机制分析[J]. 吕越,黄艳希,陈勇兵. 世界经济. 2017(07)
[10]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服务价值演进及因素决定[J]. 戴翔. 经济研究. 2016(09)
本文编号:327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27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