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07: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已经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创新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产业集聚尤其是传统的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但掌握着核心科技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又将对创新起到何种作用仍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本文尝试从微观角度出发,先对我国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之后重点探讨高技术服务业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对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在有关理论方面,本文重点总结了前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评价,得出高技术服务业所具备的特点,并对本文所指的高技术服务业范围作出了明确界定,之后梳理了有关技术创新、创新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对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在实证方面,本文计算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子行业以及各省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并采用两阶段网络SBM模型对我国30省份2008年-2017年十年的创新的效率值进行测算和评价,之后构建高技术服务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的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仍处于偏低水平,且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集聚程度相对较高;2.创新效率评价的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创新效率不高但呈现出...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子行业HHI指数时间走势

区域图,效率,均值,省份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36图4.22008年-2017年各区域整体创新效率均值走势图就各地区的测算结果来看,地域间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2008年整体创新效率值为1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份,而达到该年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以上的省份有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海南、湖南、广西、山东、重庆、青海十个省份,占全国数量的1/3,;到2013年,整体创新效率为1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个省份,达到当年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以上的省份有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山东、重庆、安徽、青海九个省份,而到2017年,整体创新效率为1的省份仍为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省份,达到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以上的有吉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广西、青海是个省份,从数量上来看变化不大,但可以看出近十年持续效率有效的省份仅有北京、广东、上海三个省份,而处于创新水平较高的省份,也大多集中在江浙福建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青海的创新效率相对较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如宁夏、贵州、云南、甘肃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的整体创新效率普遍很低,2008年黑龙江省的整体创新效率值仅为0.200,而到2013年下降至0.113,仅为当年全国整体创新效率均值的五分之一,但少数落后地区省份如青海省的创新效率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2008年整体创新效率值为0.707,而到2013年和2017年创新效率值分别上升至0.809和0.902,这可能是因为青海的经济发展虽然落后,在科技创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上也相对较少,但在较少的创新投入水平下其创新产出处于同类省份中较高水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创新效率值很高。从整体创新效率的走势图情况来看,十分明显的是东部发达地区整体创新效率

效率,均值,阶段,区域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38图4.32008-2017年子阶段创新效率均值走势图图4.42008-2017年各区域整体创新效率均值走势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创新研发和创新转化过程都处于优势的区域并不多,2008年在高研发、高转化创新类型下的有7个省份,2012年和2017年分别有5个和6个省份,只占全国的1/5左右,从这些区域整体创新效率均值的时间维度上看,近些年来其效率均值趋于平缓略有上升趋势,基本稳定在0.9左右附近,且整体创新效率均值远远高于其他区域,与前面的分析结果相一致,创新效率是高研发高转化的省份如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几乎都是具备经济发展速度快,对外开放水平高的优势,这些区域通常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市场的流通的程度也较高,基础科研的创新产出也能及时的商业化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且国家在政策上也通常给予诸多便利,因此这些区域一直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创新要素与集聚效应双重视角[J]. 李红锦,曾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1)
[2]京津冀地级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分析[J]. 张满银,张丹.  经济经纬. 2019(01)
[3]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吗?——基于不同的集聚视角[J]. 刘明,李佩燊,许宁.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4]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张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刘云强,权泉,朱佳玲,王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1)
[6]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 易明,李纲,彭甲超,陈文磊.  管理世界. 2018(11)
[7]基于产业协同演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李昌峰,刘筱天.  江苏科技信息. 2018(25)
[8]FDI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中“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 陈伟,魏楠,侯建,冯志军.  软科学. 2018(09)
[9]湖北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研发资本存量角度[J]. 董登珍,林晓霞,龚明.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6)
[10]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J]. 方大春,马为彪.  经济与管理. 2018(04)

博士论文
[1]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研究[D]. 韩冰.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我国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 李闪闪.山西财经大学 2018
[2]中部六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周霄.中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7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277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