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
本文关键词: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武汉城市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33)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whsk10009)
【分类号】:F719;F425;F224
【正文快照】: 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战略的启动起始于2002年,晚于率先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经济总量、市场环境、居民收入等方面远落后于上述两个区域。其中,在制造业方面弱势地位尤为明显。我们注意到,与同处中部的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圈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亦处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喻美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3 江静;刘志彪;;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4 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5 乜标;;城市群视角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01期
6 刘志彪;;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启;;商务成本对资本聚集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2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黄立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山东烟台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5 蒙英华;黄宁;;中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效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6 沈玉芳;刘曙华;;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7 朱跃华;段兆广;;区域视角下的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江苏昆山为例[J];城市;2011年01期
8 徐雨森;张延;;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效应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9 吴进红;蒋兰陵;;江苏制造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10 黄莉芳;黄良文;郭玮;;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石秀和;张荣志;;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基于合肥市的实证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5 冯中越;周孝;;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崔焕金;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瑶;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晓燕;商务成本变动下的沿海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升级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胡彦纳;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颖新;基于区位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桦;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协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2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3 安树伟,魏后凯;北京工业发展中商务成本的判断及其控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4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6 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7 安礼伟,李锋,赵曙东;长三角5城市商务成本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8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9 曹毅;申玉铭;邱灵;;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10 马风华;刘俊;;我国服务业地区性集聚程度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2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明;;加快温岭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才智;2009年33期
2 ;上海转型突围力推“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09期
3 余荣华;于晓飞;;经济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J];浙江经济;2007年10期
4 余莉;;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初探[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5期
5 黄勇;张国云;;加快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今日浙江;2008年07期
6 汤平;;北京怎样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弘[J];投资北京;2008年04期
7 周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以浙江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1期
8 刘中显;任旺兵;姜长云;;香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07年06期
9 刘玲;;关于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探讨[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韩晶;李沁;;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红;王宏志;李仁东;;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健康响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邓晓宇;李贤毅;;通信运营商应对武汉“1+8”城市圈信息化服务分析[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3 吴慧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标准化战略构想[A];纪念第39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4 过文俊;;武汉城市圈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OTC)建设论纲[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许倍慎;徐理;周勇;;PCA-DEA模型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乃举;黄翔;吕群超;谢新丽;;运用系统观构建城市圈旅游产品——以武汉城市圈旅产品策划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7 朱兰玉;;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考[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李全;;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定量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袁建峰;;武汉城市圈集约化发展道路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崔恒立;王东仙;;城市群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s,
本文编号:440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44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