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休闲旅游随着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且正逐渐重视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大环境下孕育而生,加之各地在经济转型期间主打生态牌,旅游业正在兴起。随着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乡村宁静、悠闲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大众追捧,乡村旅游慢慢成为主要旅游方式之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对各地旅游活动内容的丰富,对当地旅游容量的扩大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怎样促使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当地的旅游发展。本文试图从乡村民宿发展现状、方向、出路等方而出发,为大田县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更好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当今经济转型阵痛期。据2016年县农业局统计,大田县农村人口超过30万,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总体偏低,是大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所以,要积极探索大田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方向,加快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整体方向和步伐。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起步较晚,大多乡镇村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宿,而冠有民宿头衔的乡镇也大多是在经营农家乐。当前,怎样通过打好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两张牌,让政策资源往农村倾斜,以此发展好民宿旅游产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大田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落——桃源镇东坂畲族村率先打出“民宿牌”,桃源镇政府邀请台湾休闲农业规划团队到村实地考察、做好规划,帮助村里将古空厝打造成为具有台湾风格的民宿。如何依托大田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积极有利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业,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使旅游业在大田县经济转型期间,成为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点,是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收集数据等方法,剖析当前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瓶颈,就如何依靠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以此来推进大田农村经济的有效增长建言献策。
【关键词】:民宿旅游 发展 农村经济 大田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719.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14-15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15-17
- 2. 相关概念和积极意义17-20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7-18
- 2.1.1 乡村民宿旅游17
- 2.1.2 民宿与酒店的区别17-18
- 2.2 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18-20
- 2.2.1 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18
- 2.2.2 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18-19
- 2.2.3 对环境的积极影响19-20
- 3.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20-31
- 3.1 大田县旅游资源分析20-21
- 3.2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开发情况21-22
- 3.3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市场需求现状22-23
- 3.4 大田县旅游资源及乡村民宿发展的类型和特点23-27
- 3.4.1 运动休闲民宿25
- 3.4.2 茶园休闲民宿25
- 3.4.3 传统建筑民宿25-26
- 3.4.4 特色古居民宿26-27
- 3.5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优势27-31
- 3.5.1 特色资源突出,生态环境优越27-28
- 3.5.2 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广阔28-29
- 3.5.3 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力度较大29-31
- 4.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31-44
- 4.1 调查的说明31
- 4.2 调查结果分析31-41
- 4.2.1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31-33
- 4.2.2 受访者出游行为特征分析33-35
- 4.2.3 受访者对民宿选择条件分析35-37
- 4.2.4 受访者体验民宿项目情况分析37-38
- 4.2.5 受访者对民宿消费额度分析38-40
- 4.2.6 受访者反映的突出问题40-41
- 4.3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41-43
- 4.3.1 认识有差异,重视程度不够41-42
- 4.3.2 定位不清晰,规划不到位42
- 4.3.3 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42
- 4.3.4 宣传力度不够大,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深42-43
- 4.4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市场的调查结论分析和有关建议43-44
- 5.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44-52
- 5.1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方向44-45
- 5.1.1 明确产业目标定位,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合力44
- 5.1.2 加强景点规划建设,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44
- 5.1.3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44-45
- 5.1.4 强化宣传营销手段,提升旅游产业知名度45
- 5.1.5 加大旅游资金投入,促进旅游产业稳步发展45
- 5.2 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45-52
- 5.2.1 把握机遇,形成共识45-46
- 5.2.2 科学定位,规划先行46-47
- 5.2.3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47-48
- 5.2.4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48-49
- 5.2.5 积极探索,创新机制49
- 5.2.6 完善体系,提升服务49-50
- 5.2.7 丰富内涵,注重宣传50-52
- 6. 结论与讨论52-53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60
- 附件:大田县乡村民宿旅游调查问卷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斌,赵新元;发展朝阳旅游,迎接旅游朝阳——我国学生旅游概况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0年04期
2 邓祝仁;教育与旅游的打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g┦糠锰竅J];社会科学家;2002年02期
3 李月兰,赖富强;论情景化旅游[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11期
4 林茂;红色旅游热的冷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5 谢彦君;彭丹;;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J];旅游科学;2005年06期
6 杨玲;对当前科技旅游热的冷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伍海琳;;论旅游体验[J];经济师;2006年01期
8 谢彦君;谢中田;;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9 崔玲萍;;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年15期
10 李荣;周其楼;;浅议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鹰;生态文明与旅游价值观的重建(十)[N];江南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玲;酷讯:“旅游体验师”传递观察和感悟[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赵珊 邹雅筠;旅游体验师中国第一美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琼北旅游合作组织工作办公室 于济东;用文化提升琼北旅游软实力[N];海南日报;2012年
5 记者 冯涛;打造露营旅游新亮点[N];云南政协报;2013年
6 张凡;先旅游后付款,,能行吗?[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白四座;唤起国民旅游意识是根本[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郑健阳;高端旅游:向强化体验发力[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孙敏;加强旅游培训 提升旅游体验[N];桂林日报;2013年
10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魏小安 记录整理 本报记者 沈仲亮;旅游研究与实践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洁;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蔚志红;山西省旅游购物体系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徐斌;旅游动机对旅游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益印;黑龙江省林海雪原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霍丽娟;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朱新杰;产业融合背景下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7 袁琳琳;山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卢俏柔;旅游小镇的形态保护与更新策略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肖珩;大学生乡村旅游期望构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10 谢鹏飞;途牛旅游网微博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3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