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2:31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空间基尼系数 区位熵


【摘要】:中国的经济结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出特点鲜明的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对GDP的贡献率不断增加,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已经伴随世界经济步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在经济总量中不断增加的比重以及对经济增长不断累积的贡献,足以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在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存量达到临界点背景下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空间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个突出的经济和产业现象,区域空间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受到了这一现象的显著影响。不可否认,黑龙江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呈现出层级低、结构分散以及集聚度不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寻求其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黑龙江省省情,在吸收前人研究和实践成果及经验的同时,在深刻剖析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现状、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积极找寻其发展路径,这无疑对黑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相关成果,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首先从总体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其集聚现状;其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分别测度黑龙江省12个城市六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最后通过市场需求、制造业集聚、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素质、金融发展程度及政府政策这六个方面构建相应的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六大行业空间集聚差异较大;集聚主要体现在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三个城市;不同因素对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空间集聚影响差异明显,市场需求、制造业集聚、人力资本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空间基尼系数 区位熵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1 绪论14-21
  • 1.1 研究背景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15
  • 1.2.2 研究意义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9-20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21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研究方法20-21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21-27
  • 2.1 相关概念界定21-24
  • 2.1.1 生产性服务业21-23
  • 2.1.2 产业集聚23-24
  • 2.1.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24
  • 2.2 相关理论24-27
  • 2.2.1 外部经济理论24
  • 2.2.2 交易费用理论24-25
  • 2.2.3 新经济地理理论25
  • 2.2.4 竞争优势理论25-27
  • 3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与问题分析27-32
  • 3.1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27-29
  • 3.1.1 总体情况27-28
  • 3.1.2 各细分行业情况28-29
  • 3.2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29-30
  • 3.3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的问题30-32
  • 3.3.1 行业结构趋同30
  • 3.3.2 创新人才短缺30-31
  • 3.3.3 企业竞争力不强31
  • 3.3.4 资金支持不足31-32
  • 4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测量与分析32-40
  • 4.1 集聚度测量的方法选择32
  • 4.1.1 空间基尼系数法32
  • 4.1.2 区位熵法32
  • 4.2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集聚度测量32-36
  • 4.2.1 测量结果33
  • 4.2.2 结果分析33-36
  • 4.3 基于区位熵的集聚度测量36-40
  • 4.3.1 测量结果36-37
  • 4.3.2 结果分析37-40
  • 5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分析40-51
  • 5.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40-42
  • 5.1.1 市场需求40
  • 5.1.2 制造业集聚40-41
  • 5.1.3 人力资本素质41
  • 5.1.4 信息化水平41
  • 5.1.5 金融发展程度41
  • 5.1.6 政策支持41-42
  • 5.2 模型选择42-43
  • 5.2.1 数据来源说明42
  • 5.2.2 模型设定42
  • 5.2.3 变量指标选取42-43
  • 5.3 计量方法及结果分析43-51
  • 5.3.1 计量方法43-47
  • 5.3.2 实证结果分析47-51
  • 6 促进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51-54
  • 6.1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51
  • 6.2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51
  • 6.3 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高素质人才体系51-52
  • 6.4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建设52
  • 6.5 拓宽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渠道52
  • 6.6 营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跃;李军锋;王敏;;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钟惠芸;郭其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魏婧;张f裙,

本文编号:548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48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