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7 01:10

  本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现代服务业 耦合 耦合协调度模型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从投资带动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工业化推动效应这三个方面评价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的效果。该体系同时考虑了现代服务业子系统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发展水平、成长能力、基础条件、公共环境、比较优势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皖江城市带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创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是在不断优化的。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现代服务业 耦合 耦合协调度模型
【基金】:2011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009ZD)
【分类号】:F719;F127
【正文快照】: 1引言产业集群按其成长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生型和嵌入型[1]。无论是原生型还是嵌入型产业集群都需要从产业转移中吸取能量,以此推动自身产业集群的升级。可见,研究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两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价两个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沛东;;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中国29个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2 谢海东;万弋芳;;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绩效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11期

3 毛广雄;;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转移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君;郇红艳;;基于F-AHP的产业转移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2 张协嵩;郑庆昌;毛昊洋;陈琳;刘其峗;;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中部地区耦合关系评价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任登魁;;实现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对策建议:以濮阳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9期

4 赵祥;;基于部门异质性的产业扩散模式研究——以广东省内产业转移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5 杜传忠;王鑫;刘忠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6 李建磊;徐晓明;;河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易静蓉;赖朝安;;制造系统的协调度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8 孙君;姚建凤;;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南北共建产业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9 徐胜;李振华;张鑫;;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性研究[J];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10 谭伟;;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互动机理及协调度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万强;温晓丽;;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彬;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易静蓉;制造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管宏友;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供给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宋哲;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7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张万强;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高源;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时空特征、驱动机理及其与区域要素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锐;武汉市能源消耗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魏海娜;“呼包鄂”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4 孔令德;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杨洋;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理及对策[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钟升;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珍;中部地区融合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袁莹莹;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魏海娜;“呼包鄂”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10 童正卫;浙江省涉海企业集聚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华义,李玉;天津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2期

2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3 王缉慈;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4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5 贺灿飞,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9期

6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7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8 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9 王雪;;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10 胡俊文;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变化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磊;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宋文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思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建强;区域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力作——评介《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一书[J];经济与管理;2004年01期

2 朱坚真;张力;;海陆统筹与区域产业转移问题探索[J];创新;2010年06期

3 张红梅;;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区域产业转移[J];改革与战略;2009年08期

4 彭志龙;评《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J];中国统计;2004年04期

5 魏博通;李晓云;;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6 李晓青;何玉身;曾晓妹;;略论粤湘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J];热带地理;2008年06期

7 王守文;徐顽强;;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路径研究[J];前沿;2011年19期

8 肖灿夫;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04期

9 王莹;;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8年02期

10 项桂娥;胡鹏;;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间产业转移机理与特征——以泛长三角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投资协会民营投资委员会秘书长 张永贵;民营经济 正视“入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霈;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淑香;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张健;泛珠区域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与环境效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1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51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