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市场竞争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关键词:服务业市场竞争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在制造业企业中间投入"服务化"的趋势下,文章聚焦于考察"中国服务业(运输、电信、分销、金融)市场竞争"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服务市场上竞争的引入和增强,会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2)大型制造业企业"服务内置化"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因对外部服务投入依赖更深,更易于从运输、电信及分销服务业市场竞争中获益;但另一方面由于大企业多聚集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受制于中国金融产权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是目前中国金融业竞争导向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受益者。(3)受中国制造业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影响,提高中国电信和分销服务市场竞争,将更有利于劳动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东部地区企业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而运输和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增强会更有利于资源依赖型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中西部地区。(4)运输、电信和分销市场竞争加剧,更有利于制造业内生产效率领先企业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由于中国金融业仍属于国有控股体制,金融改革的效率红利更易被位于生产效率低端的国有企业所获得。该现象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中国制造业行业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走向收敛提供一个技术性解释,但其本身也彰显出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实施金融产权改革的迫切性。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服务市场 竞争 制造业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4JGB064) 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2015SKL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50304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502YY010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XTD4-08)的资助
【分类号】:F719;F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企业间生产效率的差距还在不断缩小。除企业所有者或经理人控制的内部因素外,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关键变量。中国作为转轨经济体,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特定市场的竞争条件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路江涌;;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效率的影响和渠道[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2 丁宁;周经;丁华;;流通创新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7期
3 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海宁;谢奉军;;基于长期协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2 陈琳;林珏;;不同股权参与、企业绩效及FDI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3 赖俊平;;市场竞争程度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分布变化[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4 张前荣;;FDI对内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及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6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7 李静;彭飞;毛德凤;;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研究;2012年05期
8 柏培文;;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9 赖永剑;伍海军;;企业间要素重配能够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吗?——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10 李静;彭飞;毛德凤;;要素配置扭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西部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少安;陈斌开;刘姿彤;;“租税替代”、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房地产政策[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彭中文;何新城;;空间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宋洁尘;叶素云;叶振宇;;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6 郑江淮;曾世宏;;企业家职能配置、R&D与增长方式转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7 周泳宏;邓卫广;;聚集条件下的多企业间外溢效应——基于DAG与Granger的面板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8 钟春平;徐长生;;产品种类扩大、质量提升及创造性破坏[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9 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10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8年第1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2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朱永行;人民币汇率变动产出和就业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孙玮;FDI质量特征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严海宁;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淼;FDI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效应、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焕良;FDI对广东省内资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吴淼淼;中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D];复旦大学;2011年
5 范爱华;经济转型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章抒;企业出口贸易生产效应及其机制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广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提升作用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吴文策;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赵海琳;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柴超群;出口贸易、R&D与中国高技术产业TFP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十五期间中国流通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加快流通创新 促进流通现代化[J];财贸经济;2004年04期
2 徐从才;原小能;;流通组织创新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财贸经济;2008年01期
3 丁宁;;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的绩效——基于生产者服务视角的区域与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4 方明月;聂辉华;;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分布的特征事实:齐夫定律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5 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2期
6 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7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8 徐从才;丁宁;;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创新及其绩效——基于大型零售商纵向约束与供应链流程再造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9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10 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2 鲁开垠;;服务生产率:一个亟待开发的经济研究领域[J];经济纵横;1990年12期
3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1990年05期
4 张德霖;中国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1年05期
5 李京文;郑玉歆;;改革与中国生产率的国际研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6 许昌平;方涛;;生产率差异和企业进入退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7 金钰;;服务业生产率零增长之谜[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8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9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10 王业斌;陈鹏;;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78-2010[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薛莲;服务外包:制度环境与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罗国亮;中国食品加工业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文;服务生产率的测量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孟薇;服务生产率视角下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王海涛;我国服务企业服务生产率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4 瞿f3峰;服务业生产率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6 余嘉佳;中国分行业碳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7 李程;生产性服务业FDI生产率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进;我国施工劳动生产率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一力;生产率冲击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雒颖娜;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0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7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