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江西 服务业 发展差异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服务业空间集聚效应也被政府和实业界广泛重视。因此,如何推动服务业发展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则从该问题入手研究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效用。 本文首先总结了服务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国内服务业集聚状况和服务业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理论。其次,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概述了江西省在近10年的发展趋势。再次,通过Theil指数测度了江西省服务业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基于SSM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接着,本文对江西省80个县市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了解江西省2000-2011年之间空间集聚程度以及集聚差异。最后,利用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对影响江西省服务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论文的主要结论(1)江西省服务业规模呈现逐渐壮大但服务业的细分行业结构不合理。(2)江西省服务业产值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较低,且行业人员分布不均衡。(3)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差异显著,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根源主要是地区内差异较大。(4)第一区域服务业发展差异大于第二区域服务业发展差异。(5)江西省公共物品服务业已经是江西省服务业内部较为重要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最具有发展潜力。(6)南昌、景德镇、新余、九江在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萍乡、吉安、上饶在公共物品性服务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赣州在准公共物品性服务业可能有所发展。(7)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化趋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8)人均GDP、人均各地区财政支出、消费比例、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基础教育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江西省服务业发展,且各变量均对周围县市服务业存在溢出效应。 最后提出对策建议:(1)实施差异化发展地区服务业。(2)调整区域发展重心。(3)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心。(4)完善保障结构性减税。(5)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服务业
【关键词】:江西 服务业 发展差异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目的8-9
- 1.2 服务业定义及文献综述9-12
- 1.2.1 服务业内涵的界定及其分类9
- 1.2.2 服务业差异以集聚相关研究9-10
- 1.2.3 服务业差异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10-11
- 1.2.4 空间计量模型应用相关研究11-12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文章结构安排13-14
- 1.4 可能创新之处14
- 1.5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15-22
- 2.1 江西省服务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15-18
- 2.1.1 江西省服务业总体规模分析15
- 2.1.2 江西省服务业结构分析15-16
- 2.1.3 江西省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析16-18
- 2.2 江西省服务业地区间发展现状分析18-21
- 2.2.1 江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地区间分析18-19
- 2.2.2 江西省服务业就业人数地区间分析19-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差异分析22-33
- 3.1 江西省区域服务业发展差异分析22-26
- 3.1.1 江西省区域划分22-23
- 3.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3-24
- 3.1.3 计算结果与分析24-26
- 3.2 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结构差异分析26-32
- 3.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6-27
- 3.2.2 计算结果与分析27-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33-43
- 4.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33-36
- 4.1.1 数据来源33
- 4.1.2 建立空间权重矩阵33-34
- 4.1.3 全局空间自相关34-35
- 4.1.4 局部空间自相关35-36
- 4.2 计算结果与分析36-41
- 4.2.1 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36-37
- 4.2.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37-38
- 4.2.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38-41
- 4.3 本章小结41-43
- 第五章 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43-50
- 5.1 研究方法43-45
- 5.1.1 空间面板模型和模型选择43-44
- 5.1.2 参数估计44
- 5.1.3 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44-45
- 5.2 变量和模型的设定45-46
- 5.2.1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45-46
- 5.2.2 空间距离加权矩阵的设定46
-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46-48
- 5.4 本章小结48-50
- 第六章 结语及对策建议50-53
- 6.1 结论50-51
- 6.2 对策建议51-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87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张萍;;金融对贸易发展差异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11期
2 凌冬梅;制造业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关系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彭智勇;;从行业发展差异来反思中国的开放战略[J];当代经济;2007年02期
4 曾菊新;史瑞芳;木合搭尔·阿布都热西提;;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与成因及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2期
5 王合生,虞孝感;长江沿江地区发展差异及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3期
6 金尧;;中印软件产业发展差异原因简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01期
7 蚁荣春;;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09期
8 刘春喜;;金融发展差异与中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微观层面的一个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12期
9 成春林;华桂宏;;金融发展差异的多重因素: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改革;2013年05期
10 卢现祥;我国地区发展差异深层原因初探[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蕊;雷晓明;;从制度安排看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剑;韩兴勇;;发展差异化水产品对渔民增收的作用[A];2007‘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崇康;胡强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策选择[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冬 金顺爱;京城商业发展差异明显[N];中国信息报;2012年
2 记者 谢松;县区要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协同发展[N];南昌日报;2011年
3 漆小均;四川:GDP增速回落 地区发展差异加大[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禹洋;从发展差异中寻求商机[N];经济日报;2014年
5 记者 王海鹰;山东电话随机调查了解群众满意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洪绂曾;保护性耕作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N];东方城乡报;2008年
7 记者 李龙俊 董世梅;我省“百亿县”已达56个[N];四川日报;2014年
8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在维也纳感受欧洲媒体的涉华报道[N];光明日报;2011年
9 记者 曹金玲;杭州银行董事长吴太普畅谈城商行转型: 城商行发展差异化勿沦为“同质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宋兰兰邋实习生 李红丽;江汉区“均衡教育”成效初显[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鑫;1990年以来哈齐牡佳发展差异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琼芳;江西省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效应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春喜;金融发展差异与中美经常项目失衡的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4 邢鸿鹏;重大经济决策对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影响的计量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9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77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