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区域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三大区域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国际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伴随经济质的飞跃。我国当前正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必然要求。随着全社会对高技术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区域各省市开始争相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但由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着总体规模小、占比低,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导向弱,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不足,融资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亟待妥善解决。因此,分析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评价产业竞争力水平及其技术创新影响的因素,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对于推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有鉴于此,本文在回顾和梳理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国内外高技术服务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此外,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6-2012我国三大区域10个省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并评价了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度量并分析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的关联度。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偏低。多数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得分处于平均值以下,高技术服务业在产业规划、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之处。(2)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位于不同梯度,应推进区域间的合作。(3)区域内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应强化核心省市的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部集聚化发展。(4)技术创新指标与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各创新指标均可以对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最后,针对目前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三大区域各省市产业竞争力水平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从政策导向、区域合作、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及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此推动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达到提升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 三大区域 竞争力 技术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一、研究背景7-8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9-10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0-12
- 五、研究创新处12-1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3-21
- 一、产业竞争力理论13-15
- 二、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和分类15-17
- 三、高技术服务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7-21
- 第三章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21-32
- 一、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21-27
- 二、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特点27-28
- 三、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8-32
- 第四章 三大区域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32-43
- 一、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34
- 二、三大区域氋技术服务业竞争力得分的测算34-40
- 三、实证结果分析40-43
- 第五章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的关联度分析43-47
- 一、技术创新指标选取43
- 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43-44
- 三、技术创新对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44-47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47-52
- 一、研究结论47-48
- 二、对策建议48-51
- 三、未来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琪;;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2 李勇坚;夏杰长;;中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2011年06期
3 赵弘;赵凯;;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2期
4 倪杰;吴远征;宋从生;;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4期
5 王江;李郁璞;;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19期
6 陈博闻;;高技术服务业在我国欠发达城市的发展——以重庆市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7 赵弘;谢倩;;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与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8 王江;李郁璞;;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赵弘;;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仰东;安琴;窦君鸿;尉佳;;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2005—2009年创新基金的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仰东;;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莉;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及演化模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永飞;中国三大区域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胡姗姗;安徽省高技术服务业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史一鸣;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协调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4 胡健;中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郁璞;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卉;区域高技术服务型企业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宋雪莲;高技术服务业顾客获取驱动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8 高文婷;高技术服务产业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张怡博;吉林省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吴汶承;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的财税政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4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99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