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发布时间:2018-04-06 01:26

  本文选题:木质林产品 切入点:产业内贸易 出处:《林业经济》2015年09期


【摘要】: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产品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最后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woody forest product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 and structure of Chinese woody forest products from 2004 to 2013 were measured by using Gruber Lloyd's Inde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e of wood forest products in China is still dominated by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growth of trade in forest products is caused by both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ter-industry trade, and intra-industry trad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Finall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woody forest products trade.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426.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明华;程宝栋;蔡琳珊;胡明形;;我国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分析[J];中国人造板;2008年10期

2 陆文聪;梅燕;;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2期

3 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4 方慧;尚雅楠;;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5 蒋颖;;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8年11期

6 杨玲丽;丘海雄;;“钻石模型”的理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8年03期

7 刘先;罗尧;安栋;;关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思考——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0年03期

8 戴永务;余建辉;刘燕娜;;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林业科学;2012年09期

9 宋莎;温亚利;刘庆博;;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4期

10 汪涛,曾刚;新加坡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文娟;;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汪晓霞,郑吉春,李妙然;物流中心选址动态双钻石评价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唐欣;吴红梅;;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侯方淼;宋维明;臧奇;;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条件的分析与思考——兼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条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威;陈继勇;;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其调整[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6 孙骏;郑勇辉;蔡贤恩;;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特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2期

7 高军波;叶昌东;;香港与新加坡及相关区域经济整合研究[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8 高金田;张晓燕;;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9期

9 孙艳艳;盛术俊;;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实证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7年11期

10 包艳;;俄罗斯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玉书;汪素芹;;中国软件外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基于钻石模型理论[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2 张文;;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A];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园;中国木材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卢启程;基于知识的中国省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海君;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7 周红梅;网络组织及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春萍;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品牌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黄晶;产业内垂直分工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程宝栋;宋维明;田明华;;2006年我国木材产品进出口形势及应关注的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唐欣;吴红梅;;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杨思振;;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5 欧阳良钻,刘志彪;新加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1年01期

6 田明华;程宝栋;蔡琳珊;胡明形;;我国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分析[J];中国人造板;2008年10期

7 朱介鸣;物流服务、全球化制造业及城市结构的变化——新加坡案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8 汪慕恒;新加坡近期的经济发展[J];东南亚纵横;1997年01期

9 赵自勇;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独立之初新加坡新工业化战略的确立[J];东南亚研究;1998年03期

10 周家雷,顾广玲;论新加坡竞争力的源泉[J];东南亚研究;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泽峰;出口退税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玉华 ,刘春香;我国农业的产业内贸易[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1期

2 陈迅,李维;产业内贸易的计量[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3 张小蒂,郭爱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7期

4 莫理宁;;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杨晋丽;谭建新;;云南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6 黄卫平;韩燕;;产业内贸易指标述评[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7 李汉君;;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4期

8 刘晓玲;;从中美产业内贸易看两国贸易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6年22期

9 杨丽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量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10 成祖松;;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2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3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赵金晓;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娜拉(Mijiddorj Narandolgor);蒙中产业内贸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姚均芳;中国汽车行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尹敏;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袁涛;中印产业内贸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石静;中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海霞;我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7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717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