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研究——兼论政府措施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19 00:04

  本文选题:新能源汽车 + 创新系统功能 ; 参考:《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3期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剖析其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过程,识别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了解政府在这一演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介入和引导,对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以创新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演化分析的功能框架,剖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功能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同时讨论了政府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撑作用。研究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正处于快速完善阶段,知识获取、产业制度体系建设等功能已经成熟,而基础设施与支撑平台建设、产业链整合与升级以及正向外部性创造等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时发现,这一过程中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与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密切相关,措施的类型与着力点也随着各种阻碍因素的出现不断变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Abstract]: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seven importan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rocess of its innovation system, and identif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other emerging industries to understand how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rvene and guide in the process of this evolu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system func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unc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volution analysis of innovation system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rocess of innovation system function system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ui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of government measures in this proces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China's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s in a rapid and perfect stage, the function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have matured, and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ing platform are built. The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positive externality creation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various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in this proces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types and focus of the measures also play an active guiding role with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hindrance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分类号】:F426.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2 刘立;;创新系统功能论[J];科学学研究;2011年08期

3 缪小明;王海啸;;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02期

4 万钢;;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交通与运输;2008年02期

5 弋亚群;向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S1期

6 薛奕曦;邵鲁宁;尤建新;毕晓航;;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技术域分析及其转型推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0年03期

2 高志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策略[J];硅谷;2011年06期

3 戚淑芳;刘冰;朱琼;王敬一;;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持续性研究:以太阳能应用系统为例[J];公共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4 杨荣;;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动力机制及其政策含义[J];科技和产业;2013年11期

5 洪进;王浩宇;余文涛;;基于战略小生境管理的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王毅;徐晗;王萍萍;董宇星;;我国创新管理研究前沿[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3年00期

7 黄栋;祁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坏性创新的政策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8 巫细波;;加快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汽车工业研究;2015年01期

9 李燕;;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研究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王保林;詹湘东;;都市圈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鹏;汽车尾气热电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2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国柱;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周之光;行驶工况自适应的PHEV能量在线实时优化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刘丽萍;复杂系统环境下中国企业合作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高宏伟;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7 梁宇;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袭希;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化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丁莹莹;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柳长昕;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毓瑞;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文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光;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薛冬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永林;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张明;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展望及策略选择[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赵香;当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庆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薛震;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林凯宏;动力锂电池激光切割控制系统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怀滨,苏竣;公共科技政策分析的理论进路:评述与比较[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2 苏启林;;破坏性技术、组织创新与产业成长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3 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4 杜学美;宋述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5期

5 刘立;李正风;刘云;;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一个研究框架:功能-阶段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史自力;美日欧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7 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8 曹兴;栗亮亮;;突破性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模式重构及其运行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9 陈继祥;王敏;;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1期

10 赵明剑,司春林;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跨越[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淑萍;中国轿车市场需求缺口的度量及其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玉龙;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绩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德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激励性规制[J];经济论坛;2009年01期

2 郑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研究[J];汽车技术;2009年05期

3 徐枭;王巧凤;周荣;;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J];上海汽车;2009年05期

4 黄杨珏;倪浩;刘珊;曾洁;普子恒;;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5 丁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更要走科学发展之路[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年08期

6 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11期

7 黄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年22期

8 屈伟平;;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车道[J];汽车工程师;2009年11期

9 朱益飞;;油价回涨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J];变频器世界;2009年12期

10 崔木花;;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赵飞;;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以中国武汉和美国加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建;;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信国;杨春巍;刘建生;;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朱征洪;任广耀;;科技传播创新的概念要清晰准确——以“新能源汽车”为例[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志洪;;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玉盟;赵瑞广;张文;;济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罗党;张敬;;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的河南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石红波;许玉平;;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红波;;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创造低碳城市[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毓瑞;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莉;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邓海静;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成长价值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4 冀鹏辉;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态度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余畅;基于风险矩阵的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黄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高志南;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9 叶雪琴;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王颖;基于感知风险和涉入程度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7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907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